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自交不亲和性的概念、遗传机制和生理机制 | 第11-13页 |
·自交不亲和性的概念 | 第11页 |
·自交不亲和性的分类和遗传机制 | 第11-12页 |
·自交不亲和性的生理机制 | 第12-13页 |
·自交不亲和性的鉴定 | 第13-17页 |
·传粉生物学法 | 第13-14页 |
·花粉-胚珠比的估算(P/O) | 第13-14页 |
·杂交指数(OCI)的估算 | 第14页 |
·亲和指数法 | 第14-15页 |
·荧光显微法 | 第15-16页 |
·花柱半离体培养法 | 第16页 |
·等电聚焦电泳法 | 第16-17页 |
·免疫测定法 | 第17页 |
·克服自交不亲和性的方法 | 第17-22页 |
·生物学方法 | 第18-19页 |
·蕾期授粉 | 第18页 |
·延迟授粉 | 第18-19页 |
·混合及蒙导花粉法 | 第19页 |
·子房内授粉 | 第19页 |
·化学方法 | 第19-20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 | 第19-20页 |
·糖类及植物凝集素 | 第20页 |
·其它化学物质 | 第20页 |
·物理学方法 | 第20-21页 |
·辐射处理 | 第20-21页 |
·热辅助授粉法 | 第21页 |
·电助授粉 | 第21页 |
·机械方法 | 第21-22页 |
·切除柱头和截短花柱 | 第21-22页 |
·钢刷授粉 | 第22页 |
·百日草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30页 |
·试验材料 | 第24-25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5页 |
·主要试剂 | 第25页 |
·主要仪器和工具 | 第25页 |
·试验方法 | 第25-30页 |
·百日草传粉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 第25-26页 |
·繁殖系统的初步测定 | 第25-26页 |
·P/O值的测定 | 第26页 |
·百日草自交不亲和性的鉴定 | 第26-28页 |
·离体花粉生活力的测定 | 第26页 |
·亲和指数法 | 第26-27页 |
·荧光显微法 | 第27-28页 |
·克服百日草自交不亲和性方法的初步研究 | 第28-29页 |
·不同自交授粉方式对百日草结实率的影响 | 第28页 |
·不同花枝部位对百日草结实率的影响 | 第28页 |
·不同开花时期授粉对百日草结实率的影响 | 第28页 |
·不同NaCl浓度对百日草结实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对百日草结实率的影响 | 第29页 |
·不同硼酸浓度对百日草结实率的影响 | 第29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47页 |
·百日草传粉生物学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繁殖系统的初步测定 | 第30-31页 |
·P/O值的测定结果 | 第31-33页 |
·百日草自交不亲和不同自交系性的鉴定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42页 |
·亲和指数法鉴定自交不亲和性结果与分析 | 第33-39页 |
·离体花粉生活力的测定 | 第33-34页 |
·舌瓣花与筒状花差异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4-35页 |
·08年秋季与09年春季人工辅助授粉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37页 |
·亲和指数法鉴定自交不亲和性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荧光显微法鉴定自交不亲和性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软化时间测定 | 第39页 |
·观察时间测定 | 第39-40页 |
·20个自交系荧光观测 | 第40-42页 |
·克服百日草自交不亲和性方法的初步研究 | 第42-47页 |
·不同自交授粉方式对百日草结实率的影响结果与分析 | 第42-43页 |
·不同花枝部位对百日草结实率的影响结果与分析 | 第43页 |
·不同开花时期授粉对百日草结实率的影响结果与分析 | 第43-45页 |
·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对百日草结实率的影响结果与分析 | 第45页 |
·不同NaCl浓度对百日草结实率的影响结果与分析 | 第45-46页 |
·不同硼酸浓度对百日草结实率的影响结果与分析 | 第46-47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47-50页 |
·百日草基本繁育系统的初步确定 | 第47页 |
·百日草自交不亲和性的鉴定 | 第47-48页 |
·克服百日草自交不亲和性的方法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附图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