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论 | 第10-18页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二)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三)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一、菲律宾非政府组织概述 | 第18-24页 |
(一) 菲律宾非政府组织的分类 | 第18-19页 |
(二) 菲律宾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历程 | 第19-21页 |
1、萌芽时期的慈善取向市民组织 | 第19-20页 |
2、初步发展时期的发展取向型非政府组织 | 第20-21页 |
3、黄金时期的获得授权型非政府组织 | 第21页 |
(三) 菲律宾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制度 | 第21-24页 |
1、非政府组织的登记制度 | 第21-22页 |
2、法律和公约保障 | 第22-23页 |
3、相关强制性规定 | 第23-24页 |
二、菲律宾非政府组织影响外交的背景 | 第24-30页 |
(一) 国际背景 | 第24-25页 |
1、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际公共物品和公共事务广泛出现 | 第24-25页 |
2、议题政治与全球政治凸显 | 第25页 |
(二) 菲律宾国内政治背景 | 第25-27页 |
1、菲律宾民主制度的影响 | 第26页 |
2、菲律宾国家能力程度 | 第26-27页 |
3、菲律宾政治改革的促进 | 第27页 |
(三) 菲律宾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 | 第27-30页 |
1、合作与协商关系 | 第27-28页 |
2、非政府组织的自治原则 | 第28-30页 |
三、菲律宾非政府组织影响外交的方式 | 第30-42页 |
(一) 倡议与游说 | 第30-33页 |
1、依托具体问题,影响政府外交决策 | 第30-31页 |
2、倡议具体活动,赢得政府支持,促进外交政策的完善 | 第31-33页 |
(二) 监督与协调 | 第33-36页 |
1、监督外交政策的实施 | 第33-34页 |
2、监督跨国公司行为,协调东道国政府与其母国关系 | 第34-36页 |
(三) 网络途径 | 第36-39页 |
1、与国际非政府组织合作并参与其网络活动 | 第36-37页 |
2、组建非政府组织联盟,关注共同问题 | 第37-39页 |
(四) 组织社会运动 | 第39-40页 |
(五) 开展跨国合作 | 第40-42页 |
1、与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政府间国际组织合作 | 第40页 |
2、与其它国家非政府组织合作 | 第40-42页 |
四、非政府组织对菲律宾外交的影响 | 第42-55页 |
(一) 积极影响 | 第42-51页 |
1、巩固菲律宾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 | 第42-48页 |
2、拓展了菲律宾外交的内容和方式 | 第48-50页 |
3、增加了菲律宾外资和外援的途径 | 第50-51页 |
(二) 消极影响 | 第51-55页 |
1、介入政治过深,影响政府政策执行与政局稳定 | 第51-52页 |
2、依赖国外资金支持,多代表资助方的观念及利益 | 第52-53页 |
3、非政府组织被恐怖组织利用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