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个性化眼模型的人工晶体设计及其特性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第一节 人眼的生理结构 | 第12-14页 |
第二节 眼模型的发展 | 第14-16页 |
第三节 人工晶体的发展 | 第16-18页 |
第四节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的发展 | 第18-19页 |
第五节 人工晶体在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 第19-20页 |
第六节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基础理论 | 第22-42页 |
第一节 人眼波前像差的测量 | 第22-30页 |
·Hartmann-Shack波前像差仪的结构 | 第22-24页 |
·波前重构及波前像差的描述 | 第24-29页 |
·使用范围 | 第29-30页 |
第二节 OrbscanⅡ角膜地形仪原理 | 第30-34页 |
·OrbscanⅡ测量原理 | 第30-32页 |
·角膜地形的描述 | 第32-34页 |
第三节 眼轴的测量 | 第34-36页 |
第四节 描述人眼成像质量的参数 | 第36-41页 |
·基于波前像差的描述 | 第36-39页 |
·临床常用的描述参量 | 第39-40页 |
·对比敏感度与调制传递函数的关系 | 第40-41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个性化人工晶体的设计 | 第42-64页 |
第一节 个性化人工晶体眼模型的构建 | 第42-46页 |
·初始结构 | 第42-43页 |
·构建方法与步骤 | 第43-46页 |
第二节 矫正低价像差的人工晶体的设计 | 第46-51页 |
·双球面人工晶体的设计 | 第47-48页 |
·球柱人工晶体的设计 | 第48-49页 |
·实验和结果 | 第49-51页 |
第三节 矫正高阶像差的人工晶体的设计 | 第51-54页 |
·非球面人工晶体的设计 | 第51-52页 |
·自由曲面人工晶体的设计 | 第52页 |
·实验和结果 | 第52-54页 |
第四节 消色差自由曲面人工晶体的设计 | 第54-60页 |
·二元光学元件的色散性质 | 第54-56页 |
·设计方法 | 第56-57页 |
·实验和结果 | 第57-60页 |
第五节 加工制造 | 第60-63页 |
·Zernike Fringe Sag面的加工 | 第60-61页 |
·二元面的加工 | 第61-62页 |
·减小加工难度的方法 | 第62-63页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消色差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的设计 | 第64-71页 |
第一节 个性化眼模型的建立 | 第64-65页 |
第二节 设计方法 | 第65-66页 |
·球柱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的设计 | 第65-66页 |
·消色差球柱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的设计 | 第66页 |
第三节 实验和结果 | 第66-69页 |
第四节 二元面加工工艺 | 第69页 |
第五节 讨论 | 第69-70页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体的设计 | 第71-8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71-74页 |
·角屈光手术后人工晶体屈光度计算误差的来源 | 第71-72页 |
·已有的改进方法 | 第72-74页 |
第二节 角膜屈光手术后个性化眼模型的构建 | 第74-75页 |
第三节 角膜屈光手术后双球面人工晶体的设计 | 第75-76页 |
第四节 实验与结果 | 第76-80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大焦深人工晶体的设计 | 第81-96页 |
第一节 大焦深非球面人工晶体的设计 | 第82-85页 |
第二节 折射型双焦点人工晶体结构 | 第85-89页 |
第三节 衍射型双焦点人工晶体的设计 | 第89-92页 |
第四节 折射型和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的比较 | 第92-95页 |
·光能分布 | 第92-93页 |
·色差 | 第93-95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6-99页 |
第一节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96-97页 |
第二节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97-98页 |
第三节 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个人简历 | 第106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专业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