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A对弥漫性轴突损伤患者血清NSE及MBP变化影响的临床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综述 | 第8-14页 |
·DAI发生机制 | 第8-9页 |
·病理生理变化 | 第9-10页 |
·临床诊疗进展 | 第10-14页 |
·临床诊断 | 第10-11页 |
·影像学诊断 | 第11-12页 |
·生物学标志物 | 第12页 |
·临床治疗 | 第12-14页 |
第2章 引言 | 第14-16页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6-22页 |
·研究对象 | 第16-17页 |
·入选标准 | 第16页 |
·一般资料 | 第16-17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17页 |
·主要仪器 | 第17页 |
·主要试剂 | 第17页 |
·实验方法 | 第17-20页 |
·治疗方法 | 第17-18页 |
·标本采集 | 第18页 |
·检测方法 | 第18页 |
·操作方法 | 第18-20页 |
·计算样品浓度 | 第20页 |
·观察指标 | 第20-21页 |
·血清中NSE和MBP的浓度 | 第20页 |
·GCS评分 | 第20页 |
·GOS分级 | 第20页 |
·觉醒时间 | 第20-21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21-22页 |
第4章 结果 | 第22-25页 |
·对照组血清中NSE、MBP浓度 | 第22页 |
·常规组及PMA组血清中NSE浓度比较 | 第22页 |
·常规组及PMA组血清中MBP浓度比较 | 第22-23页 |
·常规组及PMA组GCS和GOS比较 | 第23-24页 |
·常规组及PMA组觉醒时间比较 | 第24-25页 |
第5章 讨论 | 第25-29页 |
·PMA对DAI患者意识的影响 | 第25-26页 |
·DAI与NSE、MBP的关系 | 第26-27页 |
·PMA在DAI中的保护作用 | 第27-2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5页 |
缩略语词汇表 | 第35-36页 |
附录A 图片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