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探伤小车结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7-18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8-23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第二章 双轨探伤小车总体设计方案 | 第26-33页 |
2.1 双轨探伤小车技术参数指标 | 第26-27页 |
2.2 双轨探伤小车总体结构的初步设计方案及建模 | 第27-31页 |
2.3 双轨探伤小车下底盘待优化的问题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双轨探伤小车下底盘承载结构分析 | 第33-44页 |
3.1 双轨探伤小车下底盘承载结构受力分析 | 第33-35页 |
3.1.1 载荷的处理 | 第33-35页 |
3.1.2 约束的处理 | 第35页 |
3.2 下底盘承载模块受力分析 | 第35-37页 |
3.3 下底盘承载结构模型导入 | 第37-39页 |
3.4 Ansys workbench接触定义 | 第39-40页 |
3.5 网格划分及分析 | 第40-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下底盘承载结构的优化及分析 | 第44-53页 |
4.1 下底盘承载结构的型材截面优化选型 | 第44-48页 |
4.1.1 挠跨比的分析处理 | 第44-45页 |
4.1.2 型材的分析处理 | 第45-48页 |
4.2 下底盘承载框架结构优化 | 第48-52页 |
4.2.1 框架结构优化的接触处理 | 第48-49页 |
4.2.2 下底盘承载框架结构导入和网格划分 | 第49-5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下底盘后轴的有限元分析 | 第53-61页 |
5.1 下底盘后轴扭矩和惯性力计算 | 第53-55页 |
5.2 下底盘后轴模型的建立与简化处理 | 第55-56页 |
5.3 接触定义处理 | 第56-57页 |
5.4 网格划分及分析 | 第57-60页 |
5.5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下底盘后轴的改进和分析 | 第61-70页 |
6.1 后轴结构的亟需改进的问题 | 第61页 |
6.2 后轴设计结构改进方案的选择 | 第61-64页 |
6.2.1 后轴设计的三种方案 | 第61-63页 |
6.2.2 后轴设计方案确定 | 第63-64页 |
6.3 有限元模型建立及简化 | 第64页 |
6.4 优化改进后的后轴模型预处理 | 第64-65页 |
6.5 接触定义处理 | 第65-66页 |
6.6 网格划分及分析 | 第66-68页 |
6.7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8-69页 |
6.8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七章 双轨探伤小车测试和试验 | 第70-76页 |
7.1 双轨探伤小车测试数据 | 第70-73页 |
7.2 双轨探伤小车上道试验 | 第73-76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