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寄生虫学论文--兽医蠕虫学论文

捻转血矛线虫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克隆表达及特性分析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前言第13-14页
第一篇 文献综述第14-42页
    第一章 捻转血矛线虫与捻转血矛线虫病第14-22页
        1 病原学第14-15页
            1.1 虫体形态第14-15页
            1.2 生活史第15页
        2 捻转血矛线虫病第15-18页
            2.1 流行病学第15-16页
            2.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第16页
            2.3 诊断与防治第16-18页
        参考文献第18-22页
    第二章 捻转血矛线虫免疫机理研究进展第22-32页
        1 排斥免疫机制第22-23页
            1.1 快速排斥机制第22-23页
            1.2 迟发性排斥机制第23页
        2 细胞免疫第23-25页
        3 体液免疫第25页
        4 免疫记忆及遗传因素第25-26页
        5 捻转血矛线虫的免疫防治第26-27页
        参考文献第27-32页
    第三章 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进展第32-42页
        1 蛋白酶抑制剂第32-35页
            1.1 蛋白酶抑制剂的分类及作用机理第32-33页
            1.2 蛋白酶抑制剂的应用第33-34页
            1.3 捻转血矛线虫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进展第34-35页
        2 天冬氨酸蛋白酶及抑制剂第35-38页
            2.1 天冬氨酸蛋白酶第35页
            2.2 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分类第35-36页
            2.4 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应用第36-37页
            2.5 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寄生虫领域的研究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2页
第二篇 试验研究第42-90页
    第四章 捻转血矛线虫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克隆及表达第42-58页
        1 材料第42-43页
            1.1 实验动物第42-43页
            1.2 菌种和载体第43页
            1.3 工具酶和主要试剂第43页
            1.4 主要仪器设备第43页
            1.5 本试验自配溶液、试剂第43页
        2 方法第43-50页
            2.1 API基因的克隆第43-46页
            2.2 构建pMD18-T/API重组质粒第46-48页
            2.3 API重组蛋白的表达第48-50页
        3 绪果第50-55页
            3.1 API基因的克隆第50-51页
            3.2 捻转血矛线虫API基因的序列分析第51-53页
            3.2 重组质粒pET32/API的原核表达第53页
            3.3 重组API蛋白的定量分析第53-54页
            3.4 Western blot分析第54-55页
        4 讨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第五章 重组API蛋白的抑制活性测定第58-66页
        1 材料第58-59页
            1.1 酶和底物第58-59页
            1.2 溶液配制第59页
            1.3 主要仪器设备第59页
        2 方法第59-60页
            2.1 API对胃蛋白酶抑制作用的SDS-PAGE分析第59页
            2.2 API对胃蛋白酶及胰蛋白酶抑制活性的测定第59-60页
            2.3 API的热稳定性研究第60页
            2.4 API的pH稳定性研究第60页
        3 结果第60-63页
            3.1 API对胃蛋白酶抑制作用的结果分析第60-61页
            3.2 重组API蛋白的热稳定性研究第61-62页
            3.3 重组API的pH稳定范围第62-63页
        4 讨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第六章 捻转血矛线虫API基因阶段表达特性分析第66-76页
        1 材料第66-67页
            1.1 实验动物第66-67页
            1.2 主要试剂第67页
            1.3 主要仪器设备第67页
            1.4 本试验自配溶液、试剂第67页
        2 方法第67-70页
            2.1 各阶段捻转血矛线虫总RNA的提取第67页
            2.2 各阶段捻转血矛线虫cDNA的合成第67-68页
            2.3 引物设计与合成第68页
            2.4 引物扩增效率的验证试验第68-69页
            2.5 API基因的荧光定量PCR反应第69-70页
        3 结果第70-73页
            3.1 引物扩增效率验证试验第70-71页
            3.2 API基因在各阶段捻转血矛线虫cDNA中的荧光定量PCR结果第71-73页
        4 讨论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第七章 API在捻转血矛线虫雌雄虫中的定位第76-82页
        1 材料第76-77页
            1.1 试验动物第76页
            1.2 主要试剂第76页
            1.3 主要仪器设备第76页
            1.4 本试验自配溶液、试剂第76-77页
        2 方法第77页
            2.1 大鼠抗体血清的制备第77页
            2.2 冰冻切片的制备第77页
            2.3 免疫组化反应第77页
        3 结果第77-79页
        4 讨论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2页
    第八章 重组API对山羊PBMC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第82-90页
        1 材料第82-83页
            1.1 试验动物第82-83页
            1.2 菌种和质粒第83页
            1.3 主要试剂第83页
            1.4 主要仪器设备第83页
            1.5 本试验自配溶液、试剂第83页
        2 方法第83-85页
            2.1 pET32/API的提取、鉴定第83页
            2.2 重组API蛋白的诱导表达第83页
            2.3 重组API蛋白的纯化及变性、复性第83页
            2.4 山羊PBMCs的分离、培养第83-84页
            2.5 RT-PCR反应第84页
            2.6 荧光定量PCR反应第84-85页
        3 结果第85页
            3.1 重组API蛋白刺激后各PBMCs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第85页
        4 讨论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0页
全文总结第90-92页
附表第92-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tDNA对可切除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判断作用
下一篇:大分割与常规分割剂量照射乳腺癌的生物学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