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1-12页 |
1.材料和方法 | 第12-15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1.1.1 研究对象来源及分组 | 第12页 |
1.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第12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2.1 临床特征的研究 | 第12页 |
1.2.2 临床治疗的研究 | 第12-13页 |
1.3 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眼部检查方法 | 第13-15页 |
1.3.2 统计学方法 | 第15页 |
2.结果 | 第15-18页 |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 | 第15-16页 |
2.2 屈光度的分布特征 | 第16页 |
2.3 眼轴长度、黄斑中心凹劈裂厚度及顶点距离的测量 | 第16-17页 |
2.4 屈光状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 第17-18页 |
2.5 眼外行劈裂腔周边激光治疗治疗方法对屈光状态的影响 | 第18页 |
2.6 眼轴长度、黄斑区劈裂高度及顶点距离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 第18页 |
3 讨论 | 第18-21页 |
3.1 一般临床资料 | 第18-19页 |
3.2 屈光状态的分布情况分析 | 第19页 |
3.3 屈光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形成原因 | 第19-20页 |
3.4 眼底激光治疗对屈光状态的影响分析 | 第20-21页 |
4 结论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8页 |
作者简介在发表文章 | 第28-29页 |
致谢 | 第29-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