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46页 |
| 1.1 引言 | 第12页 |
| 1.2 手性超分子自组装 | 第12-31页 |
| 1.2.1 手性分子自组装 | 第12-15页 |
| 1.2.2 非手性小分子自组装 | 第15-22页 |
| 1.2.3 超分子组装中的手性效应 | 第22-31页 |
| 1.3 圆偏振光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31-34页 |
| 1.3.1 圆偏振光技术在有机分子组装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31-33页 |
| 1.3.2 圆偏振光技术在无机手性分子组装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33-34页 |
| 1.4 本文的设计思路和创新性 | 第34-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46页 |
| 第2章 液晶相下利用圆偏振光技术诱导手性聚二乙炔 | 第46-72页 |
| 2.1 前言 | 第46-47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47-50页 |
| 2.2.1 原料与试剂 | 第47页 |
| 2.2.2 三种盘状液晶分子的合成 | 第47-50页 |
| 2.2.3 薄膜的制备 | 第50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0-64页 |
| 2.3.1 三种盘状液晶分子的表征 | 第50-55页 |
| 2.3.2 液晶态下二乙炔的不对称聚合 | 第55-58页 |
| 2.3.3 聚二乙炔的红蓝相转变 | 第58-60页 |
| 2.3.4 C3对称柱状组装体中的手性记忆和放大效应 | 第60-64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 第3章 圆偏振光技术诱导非手性卟啉衍生物形成手性超分子组装体 | 第72-91页 |
| 3.1 前言 | 第72-73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73-75页 |
| 3.2.1 原料与试剂 | 第73页 |
| 3.2.2 四双炔卟啉分子的合成 | 第73-75页 |
| 3.2.3 凝胶的制备 | 第75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5-87页 |
| 3.3.1 四双炔卟啉分子的表征 | 第75-76页 |
| 3.3.2 四双炔卟啉分子的质子化 | 第76-78页 |
| 3.3.3 圆偏振光诱导手性超分子组装体 | 第78-82页 |
| 3.3.4 紫外光诱导双炔聚合及其稳定性 | 第82-84页 |
| 3.3.5 手性超分子组装体的形成机理 | 第84-87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 第4章 卟啉衍生物超分子组装体的光学性质研究 | 第91-102页 |
| 4.1 前言 | 第91-92页 |
| 4.2 实验部分 | 第92-93页 |
| 4.2.1 原料与试剂 | 第92页 |
| 4.2.2 一维纤维的制备 | 第92页 |
| 4.2.3 光波导体系的构建 | 第92-93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93-98页 |
| 4.3.1 卟啉组装体一维纤维的表征 | 第93-95页 |
| 4.3.2 卟啉超分子组装体的光波导性质 | 第95-98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02-104页 |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