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6-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1 药用植物形态与分布 | 第13-15页 |
2 青龙衣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2.1 萘醌及其苷类成分研究 | 第15-16页 |
2.2 黄酮类成分结构研究 | 第16页 |
2.3 萜类成分(挥发油)成分结构研究 | 第16-17页 |
2.4 二芳基庚烷类成分结构研究 | 第17页 |
2.5 酚酸类 | 第17页 |
2.6 多糖类 | 第17-18页 |
2.7 其它类成分 | 第18页 |
3 青龙衣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 第18-22页 |
3.1 青龙衣提取物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 第18-19页 |
3.2 青龙衣提取物体内抗肿瘤作用研究 | 第19-20页 |
3.3 青龙衣中多糖类抗肿瘤研究 | 第20页 |
3.4 青龙衣中其它成分抗肿瘤研究 | 第20页 |
3.5 青龙衣抗肿瘤的临床研究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青龙衣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22-38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2页 |
3 提取 | 第22-23页 |
4 分离 | 第23-27页 |
5 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鉴定 | 第27-37页 |
5.1 化合物1的化学结构鉴定 | 第27页 |
5.2 化合物2的化学结构鉴定 | 第27-28页 |
5.3 化合物3的化学结构鉴定 | 第28-29页 |
5.4 化合物4的化学结构鉴定 | 第29-30页 |
5.5 化合物5的化学结构鉴定 | 第30-31页 |
5.6 化合物6的化学结构鉴定 | 第31页 |
5.7 化合物7的化学结构鉴定 | 第31-32页 |
5.8 化合物8的化学结构鉴定 | 第32-33页 |
5.9 化合物9的化学结构鉴定 | 第33-34页 |
5.10 化合物10的化学结构鉴定 | 第34-36页 |
5.11 化合物11的化学结构鉴定 | 第36页 |
5.12 化合物12的化学结构鉴定 | 第36-37页 |
6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青龙衣化学成分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 第38-4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1.1 实验样品 | 第38页 |
1.2 细胞株 | 第38页 |
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8-39页 |
3 实验方法 | 第39-41页 |
3.1 溶液配制 | 第39页 |
3.2 细胞培养 | 第39-40页 |
3.3 细胞形态学观察 | 第40页 |
3.4 MTT法检测 | 第40页 |
3.5 肿瘤细胞抑制率的计算方法 | 第40页 |
3.6 实验数据处理 | 第40-41页 |
4 实验结果 | 第41-47页 |
4.1 青龙衣化学成分对BGC-823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41-42页 |
4.2 青龙衣化学成分对HepG-2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42页 |
4.3 青龙衣化学成分对HeLa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42-44页 |
4.4 青龙衣化学成分对BGC-823细胞抑制率的影响 | 第44页 |
4.5 青龙衣化学成分对HepG-2细胞抑制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4.6 青龙衣化学成分对HeLa细胞抑制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4.7 五种萘醌类化合物对各瘤株细胞IC_(50)值测定 | 第46-47页 |
5 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青龙衣化学成分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 第49-5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9页 |
1.1 药品 | 第49页 |
1.2 动物 | 第49页 |
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9页 |
3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3.1 预实验 | 第49页 |
3.2 急性毒性实验 | 第49页 |
3.3 计算方法 | 第49-50页 |
4 实验结果 | 第50-54页 |
4.1 胡桃醌LD_(50)的计算 | 第50-51页 |
4.2 黄杞醌LD_(50)的计算 | 第51-52页 |
4.3 3-乙氧基胡桃醌的LD_(50)的计算 | 第52-54页 |
5 小结 | 第54页 |
6 讨论 | 第54-56页 |
第五章 青龙衣有效成分对人胃癌BGC-823荷瘤裸鼠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 | 第56-77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6页 |
1.1 动物 | 第56页 |
1.2 细胞株 | 第56页 |
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56-57页 |
3 实验动物屏障系统 | 第57-58页 |
4 实验方法 | 第58-62页 |
4.1 BGC-823细胞悬液制备 | 第58页 |
4.2 裸鼠皮下接种BGC-823胃癌细胞 | 第58页 |
4.3 实验分组与给药 | 第58页 |
4.4 肿瘤的生长情况 | 第58-59页 |
4.5 计算抑瘤率和脾指数 | 第59页 |
4.6 酶联免疫反应的测定 | 第59-60页 |
4.7 石蜡切片HE染色 | 第60页 |
4.8 免疫组织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Bax、Bcl-2及VEGF蛋白的表达 | 第60-62页 |
4.9 统计学分析 | 第62页 |
5 实验结果 | 第62-74页 |
5.1 人胃癌BGC-823荷瘤裸鼠模型的建立 | 第62页 |
5.2 青龙衣有效成分对荷瘤裸鼠体重的影响 | 第62-63页 |
5.3 青龙衣有效成分对荷瘤裸鼠移植肿瘤的抑制作用 | 第63-66页 |
5.4 青龙衣有效成分对人胃癌BGC-823荷瘤裸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 第66-67页 |
5.5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青龙衣有效成分对人胃癌BGC-823荷瘤裸鼠外周血中TNF-a、IL-2和IL-6含量的影响 | 第67-68页 |
5.6 免疫组化检测青龙衣有效成分对人胃癌BGC-823荷瘤裸鼠瘤组织Bax、Bcl-2和VEGF表达的影响 | 第68-74页 |
6 讨论 | 第74-77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附图 | 第85-94页 |
个人简历和创新点说明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