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1-27页 |
一、关于巫术及本研究所涵盖的范围 | 第11-16页 |
1 、巫术的定义 | 第11-15页 |
2 、本研究中巫术所涵盖的范围及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5-16页 |
二、国内外关于藏地巫术的研究概况 | 第16-24页 |
1 、占卜术 | 第17-23页 |
2 、巫术仪式 | 第23-24页 |
三、本文的选题意义、创新点、难点和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上篇 藏地巫术简史 | 第27-101页 |
第一章 早期巫术及其发展 | 第31-53页 |
一、早期巫术的概况 | 第31-40页 |
1 、“天赤七王”与古代巫术的平稳发展 | 第32-34页 |
2 、止贡赞普与古代巫术的大发展 | 第34-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二、青藏高原早期巫术的几个关键概念 | 第40-53页 |
1 、关于“苯” | 第41-45页 |
2 、关于“德乌” | 第45-47页 |
3 、关于“仲” | 第47-48页 |
4 、关于“赤”和“恰” | 第48-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二章 吐蕃时期巫术的成熟与衰落——兼论古代藏地巫术与苯教之关系 | 第53-71页 |
一、巫术的多样化、仪式化和巫师的专业化发展 | 第53-59页 |
1 、外来文化的传入带来巫术的仪式化和多样化发展 | 第53-56页 |
2、政治需求推动巫师的专业化、仪式化和大型化发展 | 第56-59页 |
二、剪不断理还乱的“巫”与“苯” | 第59-67页 |
1、古代巫术之“苯”与后期苯教之“苯”的关系 | 第59-62页 |
2、苯教以古代巫术为基础,是在外来文化促进下发展而成的体系化宗教 | 第62-67页 |
小结 | 第67-71页 |
第三章 后吐蕃时期巫术及巫师 | 第71-101页 |
一、藏传佛教和苯教对古代巫术的吸收和改造 | 第71-79页 |
1、藏传佛教对古代巫术的吸收 | 第72-74页 |
2、苯教与佛教相互认同之争与内在本质的同一 | 第74-77页 |
3、苯教是对古代巫术的规范、整理和提高 | 第77-79页 |
二、藏传佛教僧人的“神力”——藏地巫术的新天地 | 第79-85页 |
1、预示休咎祸福,禳灾治病,“起死回生”等等各类神迹 | 第80-83页 |
2、降魔歼敌,在战争中助战施法 | 第83-85页 |
三、民间巫术的碎片化与民间巫师的边缘化 | 第85-90页 |
1、民间巫术技艺匮乏 | 第86-87页 |
2、民间巫师“技不如人” | 第87页 |
3、民间巫师地位不保 | 第87-89页 |
4、民间巫师成分复杂 | 第89-90页 |
四、地方政府体系中的专职“神巫”及其“代言”活动 | 第90-97页 |
1、“神巫”的驻地及形象 | 第92页 |
2、“神巫”职能与地位 | 第92-94页 |
3、清朝中央政府对“神巫”活动的控制 | 第94-97页 |
小结 | 第97-101页 |
下篇 藏地巫术文本研究 | 第101-229页 |
第四章 早期占卜文书研究 | 第103-133页 |
一、早期占卜文书的概况 | 第104-106页 |
二、敦煌藏文占卜文书分析 | 第106-132页 |
1、骰子卜 | 第106-120页 |
2、金钱卜 | 第120-126页 |
3、羊胛骨卜、鸟卜及其他 | 第126-132页 |
小结 | 第132-133页 |
第五章 吐蕃时期巫术仪式文书研究 | 第133-153页 |
一、吐蕃王朝时期的巫术仪式及巫师 | 第133-139页 |
1 、古代的巫术仪式 | 第134-136页 |
2 、吐蕃王朝时期的巫师 | 第136-139页 |
二、吐蕃王朝时期王室大型殡葬仪式 | 第139-149页 |
1 、吐蕃丧葬仪式葬礼的缘起 | 第141-142页 |
2 、葬礼的功能 | 第142-144页 |
3 、葬礼的过程 | 第144-147页 |
4 、葬礼中献祭的动物 | 第147-149页 |
小结 | 第149-153页 |
第六章 后吐蕃时期占卜术及巫仪文本研究 | 第153-229页 |
一、敦煌文书中已有,且现代藏族也经常使用的占卜术 | 第153-185页 |
1 、骰子卜 | 第155-177页 |
2 、鸟卜 | 第177-185页 |
二、敦煌文书中虽未提及,但是现代藏人正在使用的占卜术 | 第185-210页 |
1 、圆光占卜 | 第187-195页 |
2 、绳结占卜 | 第195-208页 |
小结 | 第208-210页 |
三、后吐蕃时期佛苯典籍中的巫术仪式 | 第210-229页 |
1 、关于祛邪除魔仪式中的“堆”和“侣” | 第212-219页 |
2 、关于“垛”、“解” | 第219-223页 |
3 、仪式的其他重要内容 | 第223-227页 |
小结 | 第227-229页 |
结论 | 第229-239页 |
参考文献 | 第239-253页 |
致谢 | 第253-25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2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