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RF与CFD的水电站下游非均匀物理场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非均匀物理场的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水舌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大涡模拟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1.6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中尺度大气数值模式WRF和大涡模拟方法 | 第18-26页 |
2.1 WRF模式概述 | 第18-19页 |
2.2 WRF模式控制方程 | 第19-21页 |
2.3 WRF模式物理方案 | 第21页 |
2.4 大涡模拟方法 | 第21-24页 |
2.5 大涡模拟的亚网格模型 | 第24-25页 |
2.6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复杂地形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优选研究 | 第26-76页 |
3.1 模式区域设定 | 第26-27页 |
3.2 模拟时间的选取 | 第27页 |
3.3 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设置 | 第27-28页 |
3.4 模拟效果的评价指标 | 第28-29页 |
3.5 冬季代表天的计算结果分析 | 第29-41页 |
3.5.1 风速箱形图和风向 | 第29-32页 |
3.5.2 风速模拟结果分析 | 第32-37页 |
3.5.3 温度和压强分析 | 第37-40页 |
3.5.4 最优方案的风速分布图 | 第40-41页 |
3.6 春季代表天结果分析 | 第41-52页 |
3.6.1 风速箱形图和风向 | 第41-43页 |
3.6.2 风速模拟结果分析 | 第43-49页 |
3.6.3 温度和压强分析 | 第49-51页 |
3.6.4 最优方案的风速分布图 | 第51-52页 |
3.7 夏季代表天结果分析 | 第52-63页 |
3.7.1 风速箱形图和风向 | 第52-55页 |
3.7.2 风速模拟结果分析 | 第55-60页 |
3.7.3 温度和压强分析 | 第60-63页 |
3.7.4 最优方案的风速分布图 | 第63页 |
3.8 秋季代表天结果分析 | 第63-74页 |
3.8.1 风速箱形图和风向 | 第63-66页 |
3.8.2 风速模拟结果分析 | 第66-71页 |
3.8.3 温度和压强分析 | 第71-74页 |
3.8.4 最优方案的风速分布图 | 第74页 |
3.9 小结 | 第74-76页 |
第四章 WRF-LES多尺度耦合数值模拟研究 | 第76-83页 |
4.1 模拟区域设定 | 第76页 |
4.2 地面静态数据更新 | 第76-77页 |
4.3 模拟参数设置 | 第77页 |
4.4 模拟结果分析 | 第77-81页 |
4.4.1 风速分析 | 第77-79页 |
4.4.2 风向分析 | 第79-80页 |
4.4.3 温度压强分析 | 第80-81页 |
4.5 风场特性分析 | 第81页 |
4.6 小结 | 第81-83页 |
第五章 二滩水电站下游自然风场的研究 | 第83-88页 |
5.0 工程概况 | 第83页 |
5.1 模式区域设定 | 第83-84页 |
5.2 模拟参数设置 | 第84-85页 |
5.3 模拟结果分析 | 第85-87页 |
5.3.1 二滩水电站近地层风场 | 第85-86页 |
5.3.2 温度与压强分布 | 第86-87页 |
5.4 小结 | 第87-88页 |
第六章 二滩水电站水舌风场数值模拟研究 | 第88-92页 |
6.1 二滩水电站下游复杂地形3D建模 | 第88-89页 |
6.2 二滩水电站下游水舌风场模拟 | 第89-91页 |
6.3 小结 | 第91-9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7.1 结论 | 第92-93页 |
7.2 展望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