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一、前言 | 第11-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二、原理与方法 | 第14-19页 |
2.1 数据 | 第14页 |
2.1.1 IS易感性SNP数据收集 | 第14页 |
2.1.2 PD易感性SNP数据收集 | 第14页 |
2.2 方法 | 第14-19页 |
2.2.1 SNP数据集GWAS分析 | 第15页 |
2.2.1.1 IS SNP数据集GWAS分析 | 第15页 |
2.2.1.2 PD SNP数据集GWAS分析 | 第15页 |
2.2.2 基于基因水平的关联分析 | 第15-17页 |
2.2.2.1 PLINK方法 | 第16页 |
2.2.2.2 VEGAS2方法 | 第16-17页 |
2.2.3 基因生物通路富集分析 | 第17-18页 |
2.2.4 GWAS meta分析 | 第18-19页 |
三、结果 | 第19-23页 |
3.1 SNP数据集GWAS分析 | 第19页 |
3.2 基于基因水平的关联分析 | 第19-20页 |
3.2.1 IS相关基因和PD相关基因识别筛选 | 第19页 |
3.2.2 IS和PD共有相关基因识别筛选 | 第19-20页 |
3.3 基因生物通路富集分析 | 第20-23页 |
3.3.1 IS相关生物通路和PD相关生物通路识别筛选 | 第20-21页 |
3.3.2 IS和PD共有相关生物通路识别筛选 | 第21-23页 |
四、讨论 | 第23-27页 |
五、结论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39-40页 |
附录 | 第40-42页 |
综述 缺血性脑卒中和帕金森病遗传学研究进展 | 第42-58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50-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