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遗传学论文

农杆菌介导黄曲霉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及突变体筛选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文献综述第14-20页
    1.1 黄曲霉概述第14页
        1.1.1 黄曲霉的生物特性及危害第14页
        1.1.2 黄曲霉毒素及其危害第14页
    1.2 农杆菌介导丝状真菌遗传转化研究的进展第14-18页
        1.2.1 农杆菌简介第14页
        1.2.2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的分子机理第14-15页
        1.2.3 农杆菌介导丝状真菌遗传转化的过程第15页
        1.2.4 用于介导转化的农杆菌种类及常用选择性标记第15-16页
        1.2.5 影响农杆菌介导丝状真菌遗传转化的效率的因素第16-17页
        1.2.6 农杆菌介导丝状真菌遗传转化的特点第17-18页
        1.2.7 ATMT的应用第18页
    1.3 黄曲霉菌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1.4 GFP在真菌遗传转化中的应用第19-20页
2 引言第20-22页
    2.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0页
    2.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21页
    2.3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1-22页
3 材料与方法第22-38页
    3.1 供试菌株与质粒第22页
    3.2 供试培养基第22-23页
    3.3 主要试剂与酶第23页
    3.4 主要仪器设备第23-24页
    3.5 供试菌株的培养及保存第24页
        3.5.1 大肠杆菌第24页
        3.5.2 农杆菌菌株第24页
        3.5.3 黄曲霉菌第24页
    3.6 菌丝体的培养及收集第24-25页
    3.7 引物的设计第25-26页
    3.8 双元表达载体的构建第26-27页
        3.8.1 双元表达载体pDHB2的构建第26页
        3.8.2 双元表达载体pDHB/G的构建第26-27页
        3.8.3 双元表达载体pDHBG的构建第27页
    3.9 双元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第27-28页
        3.9.1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第27-28页
        3.9.2 重组质粒冻融法转化农杆菌第28页
    3.10 农杆菌介导黄曲霉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第28页
    3.11 DAPI染色及观察第28-29页
    3.12 CTAB法提基因组第29页
    3.13 转化子的分子鉴定第29-33页
        3.13.1 转化子的PCR验证第29-30页
        3.13.2 Southern杂交第30-32页
        3.13.3 Western杂交第32-33页
    3.14 转化子的荧光观测第33页
    3.15 转化子稳定性检测第33页
    3.16 转化子的表型分析及突变体筛选第33-35页
        3.16.1 转化子的生长第33页
        3.16.2 转化子孢子颜色分析第33-34页
        3.16.3 转化子产孢能力的测定第34页
        3.16.4 转化子产毒能力的测定第34页
        3.16.5 转化子侵染能力分析第34-35页
    3.17 TAIL-PCR第35-38页
        3.17.1 TAIL-PCR扩增体系第35-36页
        3.17.2 TAIL-PCR的扩增条件第36页
        3.17.3 TAIL-PCR片段的克隆第36-38页
4 结果与分析第38-51页
    4.1 黄曲霉单核孢子分离第38页
    4.2 不同培养基对黄曲霉抗生素敏感性的影响第38-39页
    4.3 PgpdA和PtrpC启动子比较第39-40页
    4.4 农杆菌介导黄曲霉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第40-41页
        4.4.1 共培养温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40页
        4.4.2 共培养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40页
        4.4.3 黄曲霉孢子浓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40页
        4.4.4 农杆菌浓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40-41页
    4.5 转化子的PCR及杂交验证第41-42页
    4.6 绿色荧光蛋白转化黄曲霉菌及其表达第42-47页
        4.6.1 非融合表达载体pDHB/G的构建第42-43页
        4.6.2 融合表达载体pDHBG的构建第43-44页
        4.6.3 荧光检测第44-45页
        4.6.4 含GFP转化子的分子检测第45-46页
        4.6.5 转化子的稳定性分析第46-47页
    4.7 转化子中T-DNA插入拷贝数分析第47页
    4.8 突变体表型筛选第47-50页
    4.9 TAIL-PCR分析T-DNA插入侧翼序列第50-51页
5 讨论第51-53页
    5.1 孢子受体对转化的影响第51页
    5.2 启动子对异源基因在黄曲霉中表达的影响第51页
    5.3 转化条件的优化第51-52页
    5.4 ble和gfp融合与非融合表达的比较第52页
    5.5 T-DNA插入拷贝数分析第52页
    5.6 关于TAIL-PCR第52-53页
6 结论第53-54页
7 参考文献第54-59页
作者简介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磁性活性炭去除水中17β-雌二醇的研究
下一篇:鸭坦布苏病毒NS1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