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锁方法的二叉搜索树算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5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2-14页 |
第2章 并发数据结构理论基础 | 第14-24页 |
2.1 并发数据结构 | 第14页 |
2.2 并发数据结构的技术原理 | 第14-17页 |
2.2.1 基于锁的实现 | 第14-15页 |
2.2.2 软件事务内存 | 第15-16页 |
2.2.3 基于乐观并发控制的实现 | 第16页 |
2.2.4 基于标志位和原子操作的实现 | 第16-17页 |
2.3 基于演进条件的多核数据结构分类 | 第17-18页 |
2.4 无锁并发实现原理 | 第18-20页 |
2.5 并发数据结构的开发流程 | 第20-2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3章 无锁二叉搜索树算法 | 第24-38页 |
3.1 实现原理概述 | 第24-27页 |
3.2 无锁算法 | 第27-36页 |
3.2.1 搜索操作 | 第30-31页 |
3.2.2 插入操作 | 第31-32页 |
3.2.3 删除操作 | 第32-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无锁二叉搜索树的正确性证明 | 第38-44页 |
4.1 结构不变性 | 第38-40页 |
4.2 无锁和无等待性的证明 | 第40-42页 |
4.3 无锁二叉搜索树的线性化 | 第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5章 无锁二叉搜索树的实现和实验分析 | 第44-56页 |
5.1 实验环境与工具 | 第44-45页 |
5.2 无锁二叉搜索树的实现 | 第45-46页 |
5.3 实验数据分析 | 第46-53页 |
5.3.1 算法性能的分析 | 第46-51页 |
5.3.2 有锁与无锁的对比分析 | 第51-53页 |
5.4 算法的优点 | 第53-5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