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35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微合金化钢Nb、Ti第二相析出对钢性能的影响 | 第12-16页 |
1.2.1 微合金元素强化机理 | 第12-14页 |
1.2.2 微合金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 第14-16页 |
1.3 微合金化钢的铸坯热塑性及其影响因素 | 第16-29页 |
1.3.1 奥氏体尺寸 | 第19-24页 |
1.3.2 先共析铁素体膜 | 第24-26页 |
1.3.3 微合金元素的第二相析出物 | 第26-29页 |
1.4 微合金化钢铸坯表面裂纹控制现状 | 第29-32页 |
1.5 研究背景、内容和方法 | 第32-35页 |
1.5.1 研究背景 | 第32-33页 |
1.5.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33-35页 |
第2章 微合金化钢连铸生产工艺及其影响因素 | 第35-56页 |
2.1 HG785(B1)生产工艺流程 | 第35-38页 |
2.2 连铸生产工艺参数 | 第38-44页 |
2.3 铸坯角部横裂纹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 第44-55页 |
2.3.1 铸坯角部横裂纹形貌 | 第45-46页 |
2.3.2 铸坯角部横裂纹影响因素 | 第46-5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3章 第二相粒子析出热力学及动力学 | 第56-69页 |
3.1 碳氮化物析出热力学 | 第56-63页 |
3.1.1 二元析出相热力学 | 第56-58页 |
3.1.2 三元析出相热力学 | 第58-63页 |
3.2 碳氮化物析出动力学 | 第63-6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4章 冷却速度对高温组织和(Ti,Nb)(C,N)析出影响 | 第69-93页 |
4.1 冷却速率对Ti(CxN1-x)析出和奥氏体长大模型 | 第69-76页 |
4.1.1 奥氏体晶粒长大理论 | 第69-70页 |
4.1.2 第二相析出计算 | 第70-72页 |
4.1.3 模型假设与计算 | 第72-73页 |
4.1.4 模型计算结果讨论 | 第73-76页 |
4.2 奥氏体长大热模拟实验 | 第76-83页 |
4.3 冷却速率对第三脆性区热塑性的影响 | 第83-9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5章 SSC工艺及析出行为对热塑性的研究 | 第93-120页 |
5.1 SSC工艺参数 | 第93-101页 |
5.1.1 冷却温度及保温时间 | 第93-99页 |
5.1.2 回温温度 | 第99-101页 |
5.2 SSC工艺第二相析出规律 | 第101-109页 |
5.3 不同热循环的拉伸试验 | 第109-11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第6章 微合金化钢角部裂纹控制及工艺优化 | 第120-138页 |
6.1 连铸板坯传热模型 | 第120-126页 |
6.1.1 模型假设 | 第121-122页 |
6.1.2 几何模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122-124页 |
6.1.3 模型中参数的选取与处理 | 第124-126页 |
6.2 SSC冷却模型工艺优化 | 第126-132页 |
6.3 连铸现场工艺优化 | 第132-137页 |
6.3.1 成分微调 | 第133-134页 |
6.3.2 过热度 | 第134-136页 |
6.3.3 水口插入深度与结晶器保护渣 | 第136-13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37-138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8-141页 |
致谢 | 第141-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50页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