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合成树脂与塑料工业论文--聚合类树脂及塑料论文--聚乙烯醇论文

两性离子聚合物对聚乙烯醇膜的表面抗污修饰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3页
    1.1 生物医用材料第12-13页
    1.2 生物污染第13页
    1.3 抗污材料第13-16页
        1.3.1 两性离子材料第14-15页
        1.3.2 两性离子材料抗污机理第15-16页
    1.4 表面接枝改性方法第16-19页
        1.4.1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第17-19页
    1.5 论文构思及实验设想第19-21页
        1.5.1 羧基甜菜碱两性离子的制备第19-20页
        1.5.2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接枝SBMA和CBMA第20页
        1.5.3 环氧开环接枝两性离子共聚物第20页
        1.5.4 生物性能实验第20-21页
    1.6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第21-23页
        1.6.1 论文研究目的第21页
        1.6.2 主要研究内容第21-22页
        1.6.3 创新点第22-23页
第2章 丙烯酸法羧基甜菜碱两性离子单体的制备及表征第23-35页
    2.1 引言第23-24页
    2.2 实验第24-25页
        2.2.1 实验药品第24页
        2.2.2 实验仪器第24-25页
    2.3 丙烯酸法羧基甜菜碱两性离子单体的制备第25-26页
        2.3.1 实验原理第25页
        2.3.2 实验步骤第25-26页
        2.3.3 羧基甜菜碱两性离子单体表征第26页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6-31页
        2.4.1 红外光谱第26-28页
        2.4.2 核磁共振波谱第28-30页
        2.4.3 热稳定性分析第30-31页
    2.5 CBMA单体反应条件优化第31-34页
        2.5.1 反应物摩尔比对样品产率的影响第31-32页
        2.5.2 反应时间对产品产率的影响第32-33页
        2.5.3 搅拌转速对产品产率的影响第33页
        2.5.4 反应温度对产品产率的影响第33-34页
    2.6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SI-ATRP表面接枝两性离子的抗污修饰第35-57页
    3.1 引言第35-36页
    3.2 实验第36-37页
        3.2.1 实验药品第36-37页
        3.2.2 实验仪器第37页
    3.3 实验第37-42页
        3.3.1 PVA膜材料的制备第37-38页
        3.3.2 表面溴化第38页
        3.3.3 SI-ATRP表面接枝磺基两性离子第38页
        3.3.4 SI-ATRP表面接枝羧基两性离子第38-39页
        3.3.5 膜表面结构表征第39-40页
        3.3.6 膜物理性能表征第40-41页
        3.3.7 膜生物性能表征第41-42页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2-55页
        3.4.1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43-44页
        3.4.2 衰减全反射红外第44-45页
        3.4.3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45-48页
        3.4.4 接触角第48页
        3.4.5 含水率和体积比第48-50页
        3.4.6 光学透过率第50-51页
        3.4.7 力学性能第51-52页
        3.4.8 热稳定性第52-53页
        3.4.9 抗蛋白吸附第53-54页
        3.4.10 体外细胞毒性第54页
        3.4.11 细胞粘附第54-55页
    3.5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4章 两性离子共聚物的制备、表面接枝及其性能研究第57-72页
    4.1 引言第57页
    4.2 实验药品与设备第57-58页
        4.2.1 实验药品第57页
        4.2.2 实验仪器第57-58页
    4.3 实验第58-60页
        4.3.1 共聚物SBMA-GMA的制备第58页
        4.3.2 共聚物CBMA-GMA的制备第58-59页
        4.3.3 共聚物SBMA-GMA接枝到PVA膜表面第59-60页
        4.3.4 共聚物CBMA-GMA接枝到PVA膜表面第60页
        4.3.5 两性离子共聚物红外光谱表征第60页
        4.3.6 接枝两性离子共聚物前后性能表征第60页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0-71页
        4.4.1 傅里叶变换红外第61-62页
        4.4.2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62-63页
        4.4.3 衰减全反射红外第63页
        4.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63-65页
        4.4.5 接触角第65-66页
        4.4.6 含水率和体积比第66-67页
        4.4.7 光学透过率第67-68页
        4.4.8 力学性能第68页
        4.4.9 热稳定性第68-69页
        4.4.10 抗蛋白吸附第69-70页
        4.4.11 体外细胞毒性第70页
        4.4.12 细胞粘附第70-71页
    4.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5章 结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1页
致谢第81-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虑不确定性的结构动力学模型修正方法研究
下一篇:锂离子电池钴基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