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窑青白瓷窑业技术初探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绪论 | 第15-23页 |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 一、窑业技术概念界定 | 第15页 |
| 二、青白瓷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 第二节 相关研究概述 | 第16-22页 |
| 一、繁昌窑的发掘与研究 | 第16-19页 |
| 二、繁昌窑窑业技术的研究 | 第19-22页 |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 第一章 繁昌窑器物及窑业技术分期 | 第23-64页 |
| 第一节 繁昌窑概况 | 第23-31页 |
| 一、繁昌窑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 | 第23页 |
| 二、窑址发掘情况 | 第23-31页 |
| 第二节 繁昌窑器物分期与年代划定 | 第31-53页 |
| 一、器物的类型学分析 | 第31-49页 |
| 二、分组与分期 | 第49-50页 |
| 三、各期特征及年代推断 | 第50-53页 |
| 第三节 各时期窑业技术表现及特点 | 第53-61页 |
| 一、窑炉 | 第53-57页 |
| 二、窑具 | 第57-58页 |
| 三、胎釉及制瓷工艺 | 第58-61页 |
| 第四节 窑业技术与器物特征的分期对应性 | 第61-64页 |
| 一、创烧期 | 第62页 |
| 二、盛烧期 | 第62-63页 |
| 三、衰落期 | 第63-64页 |
| 第二章 繁昌窑与相关窑场窑业技术文化因素分析 | 第64-93页 |
| 第一节 繁昌窑包含的文化因素分析 | 第64-81页 |
| 一、越窑文化因素 | 第65-70页 |
| 二、北方窑场文化因素 | 第70-77页 |
| 三、皖南窑场文化因素 | 第77-81页 |
| 第二节 相关窑场的繁昌窑文化因素分析 | 第81-93页 |
| 一、湖北青山窑中的繁昌窑文化因素 | 第81-83页 |
| 二、景德镇窑中的繁昌窑文化因素 | 第83-86页 |
| 三、广西桂平窑中的繁昌窑文化因素 | 第86-88页 |
| 四、广东潮州窑中的繁昌窑文化因素 | 第88-93页 |
| 第三章 繁昌窑窑业技术发展与交流探析 | 第93-104页 |
| 第一节 繁昌窑窑业技术历时性变化分析 | 第93-96页 |
| 一、繁昌窑兴起原因探究 | 第93-95页 |
| 二、繁昌窑盛烧原因探究 | 第95页 |
| 三、繁昌窑衰落原因探究 | 第95-96页 |
| 第二节 繁昌窑窑业技术交流探究 | 第96-104页 |
| 一、技术来源 | 第96-97页 |
| 二、技术输出 | 第97-101页 |
| 三、交流路线 | 第101-104页 |
| 结语 | 第104-106页 |
| 附录 | 第106-114页 |
| 图版一 | 第106-107页 |
| 图版二 | 第107页 |
| 图版三 | 第107-108页 |
| 图版四 | 第108页 |
| 图版五 | 第108-109页 |
| 图版六 | 第109页 |
| 图版七 | 第109-110页 |
| 图版八 | 第110-111页 |
| 图版九 | 第111页 |
| 图版十 | 第111-112页 |
| 图版十一 | 第112-113页 |
| 图版十二 | 第113-11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4-122页 |
| 致谢 | 第122-12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