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离子交换膜 | 第9-12页 |
1.1.1 离子交换膜概述 | 第9-10页 |
1.1.2 电渗析技术简介 | 第10-12页 |
1.2 单价选择性离子交换膜 | 第12-13页 |
1.2.1 发展历程及应用 | 第12-13页 |
1.2.2 单价选择分离原理 | 第13页 |
1.3 单价选择性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 第13-19页 |
1.3.1 直接制备法 | 第14-15页 |
1.3.2 膜表面改性 | 第15-18页 |
1.3.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8-19页 |
1.4 论文的研究意义、依据及内容 | 第19-21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4.2 研究依据 | 第19-20页 |
1.4.3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层层电沉积交联改性制备单价选择性阴离子交换膜 | 第21-41页 |
2.1 层层电沉积交联改性膜的制备 | 第22-25页 |
2.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22-23页 |
2.1.2 层层电沉积改性膜的制备 | 第23-25页 |
2.2 层层电沉积交联改性膜的表征 | 第25-30页 |
2.2.1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 第25页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学显微镜(AFM) | 第25页 |
2.2.3 Zeta电位 | 第25页 |
2.2.4 离子交换容量(IEC) | 第25-26页 |
2.2.5 膜面电阻 | 第26页 |
2.2.6 离子迁移数 | 第26-28页 |
2.2.7 单价选择性测试 | 第28-30页 |
2.2.8 稳定性测试 | 第3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0-40页 |
2.3.1 膜表面表征 | 第30-32页 |
2.3.2 Zeta电位分析 | 第32-33页 |
2.3.3 离子交换容量(IEC) | 第33-34页 |
2.3.4 膜面电阻 | 第34-35页 |
2.3.5 离子迁移数 | 第35-36页 |
2.3.6 单价选择性分析 | 第36-39页 |
2.3.7 稳定性分析 | 第39-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内表层渗透交联改性制备单价选择性阴离子交换膜 | 第41-60页 |
3.1 内表层渗透交联改性膜的制备 | 第42-44页 |
3.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42-43页 |
3.1.2 膜的改性 | 第43-44页 |
3.2 内表层渗透交联改性膜的表征 | 第44-49页 |
3.2.1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 第44页 |
3.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学显微镜(AFM) | 第44页 |
3.2.3 离子交换容量(IEC) | 第44-45页 |
3.2.4 膜面电阻 | 第45页 |
3.2.5 离子迁移数 | 第45-46页 |
3.2.6 电流-电压曲线测试 | 第46-47页 |
3.2.7 单价选择性测试 | 第47-49页 |
3.2.8 稳定性测试 | 第4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9页 |
3.3.1 膜表面表征 | 第49-51页 |
3.3.2 离子交换容量(IEC) | 第51-52页 |
3.3.3 膜面电阻 | 第52-53页 |
3.3.4 离子迁移数 | 第53-54页 |
3.3.5 电流-电压曲线 | 第54-55页 |
3.3.6 单价选择性测试 | 第55-58页 |
3.3.7 稳定性测试 | 第58-5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3页 |
4.1 全文结论 | 第60-61页 |
4.2 本论文创新点 | 第61-62页 |
4.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