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分类学(系统微生物学)论文--应用微生物学论文

细菌群感效应抑制剂的筛选与分离及QSI作用机理初探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2-20页
    1.1 QS与细菌耐药性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 QSI研究现状第13-18页
        1.2.1 群感效应抑制剂的来源第13-16页
        1.2.2 QSI抑制机理研究进展第16-18页
    1.3 本论文的设计思路第18-20页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19页
        1.3.2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2章 不同培养基对TRM10325抑制QS活性的影响第20-30页
    2.1 材料第20-21页
        2.1.1 实验菌株及培养基第20-21页
        2.1.2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21页
    2.2 方法第21-22页
        2.2.1 放线菌TRM10325菌株活化及发酵第21页
        2.2.2 放线菌TRM10325发酵液抑制紫色素杆菌ATCC12472 QS能力检测第21-22页
        2.2.3 紫色杆菌素定量方法第22页
        2.2.4 放线菌TRM10325发酵液抑制表皮葡萄球菌ATCC35984 BF形成能力检测第22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2-29页
        2.3.1 17 种合成培养基对放线菌TRM10325抑制QS的影响第22-25页
        2.3.2 26 种天然培养基对放线菌TRM10325抑制QS的影响第25-29页
    2.4 小结与讨论第29-30页
第3章 新疆南疆地区放线菌源和植物源QSI的筛选第30-42页
    3.1 实验材料第30-31页
        3.1.1 实验菌株培养基及材料第30-31页
        3.1.2 实验仪器第31页
    3.2 实验方法第31-32页
        3.2.1 放线菌来源QSI的筛选第31-32页
        3.2.2 植物来源QSI的筛选第32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2-40页
        3.3.1 抑制紫色素杆菌ATCC12472 QS放线菌的筛选第32-33页
        3.3.2 菌株鉴定结果第33-34页
        3.3.3 抑制表皮葡萄球菌ATCC35984 BF形成放线菌的筛选第34-36页
        3.3.4 TRM10325发酵液蛋白酶活性检测结果第36-38页
        3.3.5 抑制紫色素杆菌ATCC12472 QS新疆南疆地区植物的筛选第38-39页
        3.3.6 抑制表皮葡萄球菌ATCC35984 BF形成新疆南疆地区植物的筛选第39-40页
    3.4 小结与讨论第40-42页
第4章 QSI的分离鉴定与活性检测第42-56页
    4.1 实验材料第42页
        4.1.1 实验菌株培养基与材料第42页
        4.1.2 培养基及仪器耗材第42页
    4.2 实验方法第42-44页
        4.2.1 昆仑雪菊粗提物总黄酮含量测定第42-43页
        4.2.2 TRM10325 次生代谢产物和昆仑雪菊粗提物抑制QS活性部位确定第43-44页
        4.2.3 昆仑雪菊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第44页
        4.2.4 昆仑雪菊单体化合物对QS的影响第44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4-54页
        4.3.1 昆仑雪菊粗提物总黄酮含量标曲测定第44-45页
        4.3.2 TRM10325 次生代谢产物和昆仑雪菊粗提物各段活性追踪第45-46页
        4.3.3 昆仑雪菊单体化合物结构鉴定第46-51页
        4.3.4 昆仑雪菊单体化合物对QS的影响结果第51-54页
    4.4 小结与讨论第54-56页
第5章 放线菌素D与槲皮素抑制表皮葡萄球菌BF形成机理初探第56-72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56-60页
        5.1.1 实验菌株与材料第56页
        5.1.2 实验溶液及仪器第56页
        5.1.3 放线菌素D与槲皮素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第56-60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60-69页
        5.2.1 放线菌素D标品和TRM45540发酵液HPLC图比较第60页
        5.2.2 放线菌素D对表皮葡萄球菌ATCC35984 MIC、MBC值的测定第60-61页
        5.2.3 放线菌素D与槲皮素对表皮葡萄球菌ATCC35984 BF结构和形成的影响第61-64页
        5.2.4 放线菌素D与槲皮素对表皮葡萄球菌细胞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第64-66页
        5.2.5 放线菌素D与槲皮素对表皮葡萄球菌ATCC35984胞外蛋白的影响结果第66-67页
        5.2.6 放线菌素D与槲皮素对表皮葡萄球菌ATCC35984胞外DNA的影响结果第67页
        5.2.7 放线菌素D与槲皮素对表皮葡萄球菌ATCC35984胞外多糖的影响结果第67-69页
    5.3 小结与讨论第69-7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9页
致谢第79-80页
作者简介第80-81页
附录第81-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疆兵团第一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加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花花柴花器官激素合成与高温胁迫响应的生物学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