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

日本育儿政策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导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6页
        1.2.1 国内文献综述第11-13页
        1.2.2 国外文献综述第13-16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 研究的创新点第17-18页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18-21页
    2.1 相关概念第18-19页
        2.1.1 育儿政策第18页
        2.1.2 少子化第18页
        2.1.3 支持网络第18-19页
    2.2 理论基础第19-21页
        2.2.1 公共治理理论第19-20页
        2.2.2 家庭生育理论第20-21页
3 日本育儿政策的现状第21-38页
    3.1 日本育儿政策的演变第21-29页
        3.1.1 战后育儿政策(1945-1972年)第22-24页
        3.1.2 福利国家体制下的育儿政策(1973-2012年)第24-28页
        3.1.3 安倍政权下的育儿政策(2013年至今)第28-29页
    3.2 日本育儿政策的现状第29-38页
        3.2.1 育儿政策理念第29-30页
        3.2.2 育儿政策体系第30-35页
        3.2.3 育儿政策实施机制第35-38页
4 日本育儿政策的评价第38-47页
    4.1 日本育儿政策的特点第38-40页
        4.1.1 重视政府的主导地位第38页
        4.1.2 创造便于育儿的工作环境第38-39页
        4.1.3 注重培育社区的育儿功能第39页
        4.1.4 发挥社会组织的独特作用第39-40页
    4.2 日本育儿政策的问题第40-41页
        4.2.1 育儿压力仍然较大第40页
        4.2.2 企业雇用环境有待改善第40-41页
        4.2.3 少子化形势依然严峻第41页
    4.3 日本育儿政策问题的成因分析第41-44页
        4.3.1 政府的原因第41-43页
        4.3.2 社会的原因第43-44页
        4.3.3 家庭的原因第44页
    4.4 日本育儿政策的启示第44-47页
        4.4.1 明确政府的育儿责任第44-45页
        4.4.2 改革工作方式第45页
        4.4.3 重视男性的双重角色第45-46页
        4.4.4 树立社会共同育儿的理念第46页
        4.4.5 建立多元主体相互配合的育儿支持网络第46-47页
5 借鉴日本经验完善中国育儿政策第47-56页
    5.1 中国育儿政策的演变第47-51页
        5.1.1 新中国建立至20世纪50年代第48页
        5.1.2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第48-49页
        5.1.3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第49页
        5.1.4 21世纪至今第49-51页
    5.2 中国育儿政策存在的问题第51-52页
        5.2.1 政府承担责任不足第51页
        5.2.2 用人单位工作环境不利于女性兼顾工作与家庭第51页
        5.2.3 社会组织参与度不够第51-52页
        5.2.4 男女责任分工不均衡第52页
    5.3 借鉴日本经验完善中国育儿政策第52-56页
        5.3.1 建立多元主体相互配合的育儿支持网络第52-53页
        5.3.2 具体实施建议第53-56页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后记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乌鲁木齐市社区基层“党建+网格”一体化建设管理研究
下一篇:大数据时代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研究--以上海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