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亚泉出版实践与理念研究--兼及其文化思想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绪论 | 第15-26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6-24页 |
一、关于杜亚泉的生平 | 第17页 |
二、关于杜亚泉的文化思想 | 第17-20页 |
三、关于杜亚泉的出版理念和出版实践 | 第20-23页 |
四、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简要述评 | 第23-24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24-26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24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24-25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5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25-26页 |
第一章 杜亚泉的教育经历及其角色转型 | 第26-32页 |
第一节 科举经历 | 第26-27页 |
第二节 转求实学 | 第27-29页 |
第三节 从传统士绅向现代知识精英转型 | 第29-32页 |
第二章 杜亚泉早期的出版活动 | 第32-43页 |
第一节 《亚泉杂志》 | 第32-36页 |
第二节 《普通学报》 | 第36-39页 |
第三节《文学初阶》 | 第39-43页 |
第三章 杜亚泉在商务印书馆的出版活动 | 第43-77页 |
第一节 从结缘到入馆 | 第43-45页 |
第二节 编写教科书 | 第45-55页 |
第三节 译介国外社科著作 | 第55-61页 |
第四节 主编《东方杂志》 | 第61-69页 |
一、选文宏富,涵盖广阔 | 第65-66页 |
二、关心时局,疏离而不回避政治 | 第66页 |
三、重视主编亲自撰述文章,做舆论的顾问 | 第66-68页 |
四、敢于和善于发现新的作者 | 第68-69页 |
第五节 编写工具书 | 第69-77页 |
一、《植物学大辞典》 | 第69-71页 |
二、《动物学大辞典》 | 第71-74页 |
三、《小学自然科词书》 | 第74-77页 |
第四章 杜亚泉的出版理念 | 第77-98页 |
第一节 经世致用的外显特质 | 第77-83页 |
一、措之天下——为国家谋文化之建设 | 第77-79页 |
二、宏济艰难——为社会倡有用之思想 | 第79-81页 |
三、润泽斯民——为百姓荐通俗之科学 | 第81-83页 |
第二节 折中调和的内在品性 | 第83-89页 |
一、知通统类编著图书科目齐全 | 第84-86页 |
二、不流不倚主笔杂志包罗万有 | 第86-87页 |
三、接续调和编辑风格兼收并蓄 | 第87-89页 |
第三节 重义轻利的经营原则 | 第89-92页 |
一、早期出版经营愈挫愈勇 | 第89-90页 |
二、进入商务印书馆如鱼得水 | 第90-91页 |
三、晚期出版经营捉襟见肘 | 第91页 |
四、一心为他人,绝少为自己 | 第91-92页 |
第四节 杜亚泉出版理念评价 | 第92-98页 |
一、杜亚泉出版理念的进步性 | 第92-95页 |
二、杜亚泉出版思想的局限性 | 第95-96页 |
三、对当下出版活动的借鉴意义 | 第96-98页 |
第五章 杜亚泉的文化思想 | 第98-137页 |
第一节 根深蒂固的儒家人格 | 第98-108页 |
一、仁义至上的价值观 | 第99-101页 |
二、中庸调和的思维方法 | 第101-105页 |
三、积极入世的进取态度 | 第105-108页 |
第二节 救亡图存的文化自觉 | 第108-115页 |
一、强调传统文化的独立性和同一性 | 第109-111页 |
二、用传统文化来阐释现代文化 | 第111-113页 |
三、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化 | 第113-115页 |
第三节 冷峻理性的文化审视 | 第115-121页 |
一、理性地对待传统文化 | 第116-118页 |
二、审慎地对待外来文化 | 第118-121页 |
第四节 与陈独秀的东西文化问题论战 | 第121-131页 |
一、东西文化孰优孰劣 | 第122-123页 |
二、要不要彻底地反传统 | 第123-125页 |
三、东西文化是否可以调和 | 第125-131页 |
第五节 杜亚泉文化思想评价 | 第131-137页 |
结语 | 第137-140页 |
附录一 杜亚泉年谱简编 | 第140-144页 |
附录二 杜亚泉翻译、编纂主要教科书目录 | 第144-146页 |
附录三 杜亚泉主要译著、著作和论文目录 | 第146-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63页 |
后记 | 第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