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催化剂(触媒)论文

复合功能化金属有机框架及其热解碳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详细摘要第5-12页
绪论第12-42页
    0.1 金属有机框架第12-13页
    0.2 金属有机框架的发展第13-14页
    0.3 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方法第14-16页
        0.3.1 水热法或溶剂热合成法第15页
        0.3.2 扩散法第15页
        0.3.3 微波辅助合成法第15-16页
        0.3.4 超声波合成法第16页
        0.3.5 电化学合成法第16页
    0.4 金属有机框架的应用第16-35页
        0.4.1 超级电容器第17-18页
        0.4.2 燃料电池第18-34页
        0.4.3 气体吸附和分离第34-35页
        0.4.4 染料吸附第35页
    0.5 MOFs复合材料第35-41页
        0.5.1 MOF-金属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第36-37页
        0.5.2 MOF-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第37-38页
        0.5.3 MOF-二维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第38-39页
        0.5.4 MOF-聚合物复合材料第39-40页
        0.5.5 MOF-基多孔碳复合材料第40-41页
    0.6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和目的第41-42页
第一章 ZIF-67/PANI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热解碳材料的性能研究第42-70页
    1.1 引言第42-43页
    1.2 仪器与试剂第43-44页
        1.2.1 测试仪器第43页
        1.2.2 实验试剂第43-44页
    1.3 实验部分第44-50页
        1.3.1 ZIF-67及其碳材料的制备第44-45页
        1.3.2 ZIF-67/PANI及其碳材料的制备第45页
        1.3.3 工作电极的制备第45页
        1.3.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5-46页
        1.3.5 C-ZIF-67/PANI-800催化剂作为吸附剂对罗丹明B的吸附第46-47页
        1.3.6 理论研究第47-50页
    1.4 结果与讨论第50-68页
        1.4.1 前驱体ZIF-67第51-52页
            1.4.2 ZIF-67/PANI热解前形貌表征第52-53页
            1.4.3 热解材料第53-62页
            1.4.4 C-ZIF-67/PANI-800催化剂对罗丹明B的吸附分析第62-68页
    1.5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二章 ZIF-67/MoS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热解碳材料的性能研究第70-86页
    2.1 引言第70-71页
    2.2 仪器与试剂第71-72页
        2.2.1 测试仪器第71页
        2.2.2 实验试剂第71-72页
    2.3 实验部分第72-73页
        2.3.1 二硫化钼片的制备第72页
        2.3.2 ZIF-67及其碳材料的制备第72页
        2.3.3 ZIF-67/MoS_2及其碳材料的制备第72-73页
        2.3.4 ZIF-8的制备第73页
        2.3.5 ZIF-8/MoS_2及其碳材料的制备第73页
        2.3.6 工作电极的制备第73页
        2.3.7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73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73-85页
        2.4.1 前驱体ZIF-8第74-76页
        2.4.2 热解前形貌特征第76-77页
        2.4.3 热解材料第77-85页
    2.5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三章 MIL-101(Cr)/Zr(HPO_4)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第86-100页
    3.1 引言第86-87页
    3.2 仪器与试剂第87页
        3.2.1 测试仪器第87页
        3.2.2 实验试剂第87页
    3.3 实验部分第87-88页
        3.3.1 制备MIL-101(Cr)第87-88页
        3.3.2 制备Zr(HPO_4)_2第88页
        3.3.3 剥离Zr(HPO_4)_2第88页
        3.3.4 制备MIL-101(Cr)/ZrP复合材料第88页
    3.4 理论研究第88-89页
    3.5 结果与讨论第89-98页
            3.5.1 剥离前后ZrP的形貌对比第89-90页
            3.5.2 粉末X射线衍射第90-91页
        3.5.3 红外光谱分析第91-92页
            3.5.4 热重分析第92页
            3.5.5 形貌表征第92-93页
        3.5.6 比表面积分析第93-94页
        3.5.7 质子导电性能分析第94-98页
    3.6 本章小结第98-100页
结论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22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122-124页
致谢第124-126页
个人简历第126-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可纺外环流体在电纺纳米纤维成型与功能化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绿色水解纤维素和甲壳素产物分析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