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技法论文--中国画技法论文

基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止园表现与恢复策略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立题背景第10-14页
        1.1.1 立题依据第10-11页
        1.1.2 研究对象第11页
        1.1.3 研究范围第11页
        1.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 研究方法及框架第15-17页
        1.3.1 各章内容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 可行性分析第17-18页
    1.5 预期的成果第18-19页
    1.6 预计的困难及解决办法第19-20页
第二章 明中后期绘画与文人园林第20-30页
    2.1 明中后期的绘画第20-24页
        2.1.1 明中后期的绘画沿袭第20-22页
        2.1.2 文人园林题材绘画第22-24页
    2.2 明中后期的文人园林第24-26页
        2.2.1 历史沿革第25页
        2.2.2 观念特征第25-26页
    2.3 明中后期文人绘画与园林的相互关系第26-30页
        2.3.1 明代中后期绘画对园林的影响第26-27页
        2.3.2 明中后期园林与绘画内涵的共通性第27-30页
第三章 历史图像与园林案例研究第30-41页
    3.1 园林与历史图像的综述第30页
    3.2 《拙政园三十一景》案例分析(明代中期)第30-36页
        3.2.1 园林概况第31-32页
        3.2.2 文献与历代资料第32-33页
        3.2.3 《拙政园三十一景》与园林的交织关系第33-36页
        3.2.4 小结第36页
    3.3 王世贞弇山园案例研究(明代后期)第36-41页
        3.3.1 园林概况第36-37页
        3.3.2 文献与历代资料第37-39页
        3.3.3 传统绘画与园林恢复第39页
        3.3.4 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文人园林——武进“止园”研究第41-64页
    4.0 造园背景研究第41-43页
        4.0.1 历史沿革第41-42页
        4.0.2 文化背景第42-43页
    4.1 园记的解读第43-49页
        4.1.1 区位分析第43-44页
        4.1.2 园区各部分尺度关系第44-45页
        4.1.3 园记中各区的方位关系第45-49页
    4.2 “止园”图册的解读第49-53页
        4.2.1 张宏的艺术风格第49-50页
        4.2.2 《止园图》册的艺术特征第50页
        4.2.3 评论家对张宏的评价第50-53页
    4.3 止园的景致意境展现第53-57页
        4.3.1 东区——轴线布置第53-54页
        4.3.2 中坻——弃田为池第54-55页
        4.3.3 西区——意趣展现第55-57页
    4.5 园林构成要素第57-62页
        4.4.1 理水第57-58页
        4.4.2 置石第58-59页
        4.4.3 叠山第59-60页
        4.4.4 花木植栽与动物第60-61页
        4.4.5 建筑营造第61-62页
    4.6 园林精神的表达第62-64页
第五章 传统绘画与园林保护与恢复的思考第64-69页
    5.1 面临的问题第64页
        5.1.1 园记与园林图册对园林复原的影响第64页
    5.2 修旧如旧还是修旧以新第64-66页
        5.2.1 传承与拓展第64-65页
        5.2.2 生境营造第65-66页
    5.3 恢复的意义第66-67页
    5.4 展望第67-69页
附录第69-71页
    止园记第69-71页
插图目录第71-74页
致谢第74-75页
作者介绍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INTERESTING”服装品牌形象视觉设计与推广探究
下一篇:论艺术创作中的民族审美经验--以赵无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