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剑河八郎寒武系“清虚洞组”微体化石初步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2页 |
| 1.1 课题来源 | 第7页 |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 1.3 完成工作量 | 第8-12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2-21页 |
| 2.1 区域地理位置 | 第12页 |
| 2.2 区域地质概述 | 第12-13页 |
| 2.3 清虚洞组沿革及特征 | 第13-14页 |
| 2.4 研究剖面描述 | 第14-19页 |
| 2.5 “清虚洞组”地层划分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 3.1 岩石薄片法 | 第21页 |
| 3.2 酸泡法 | 第21-22页 |
| 3.3 电镜扫描法 | 第22-23页 |
| 第四章 “清虚洞组”微体化石组合面貌 | 第23-31页 |
| 4.1 微体化石组合特征 | 第23-27页 |
| 4.2 宏观化石与微体化石的组合差异 | 第27-31页 |
| 第五章 国内外同期地层微体化石面貌对比 | 第31-38页 |
| 5.1 国内外同期地层对比 | 第31-33页 |
| 5.2 国内外同期地层微体化石组合面貌对比 | 第33-36页 |
| 5.3 小结 | 第36-38页 |
| 第六章 系统古生物 | 第38-53页 |
| 6.1 多孔动物门 | 第38-40页 |
| 6.2 软舌螺动物门 | 第40-42页 |
| 6.3 腕足动物门 | 第42-48页 |
| 6.4 节肢动物门 | 第48-51页 |
| 6.5 门类未定 | 第51-53页 |
| 第七章 总结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第56-66页 |
| 附录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