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卷烟的燃烧 | 第11-12页 |
1.2 主流烟气中的有害成分 | 第12-14页 |
1.3 氢氰酸 | 第14-16页 |
1.3.1 氢氰酸的性质和来源 | 第14-15页 |
1.3.2 氢氰酸的检测现状 | 第15-16页 |
1.4 巴豆醛 | 第16-19页 |
1.4.1 挥发性羰基化合物的性质和来源 | 第16-17页 |
1.4.2 挥发性羰基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5 卷烟烟气成分逐口分析现状 | 第19-21页 |
1.6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卷烟逐口氢氰酸、巴豆醛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2-37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氢氰酸 | 第22-24页 |
2.2.1 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22-23页 |
2.2.2 氢氰酸样品的收集及前处理 | 第23-24页 |
2.2.3 连续流动仪的工作条件 | 第24页 |
2.3 巴豆醛 | 第24-26页 |
2.3.1 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24-25页 |
2.3.2 巴豆醛样品的收集及前处理 | 第25-26页 |
2.3.3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工作条件 | 第26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6-36页 |
2.4.1 氢氰酸前处理的条件优化 | 第26-28页 |
2.4.2 氢氰酸分析参数 | 第28-29页 |
2.4.3 巴豆醛前处理的条件优化 | 第29-32页 |
2.4.4 巴豆醛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32-35页 |
2.4.5 巴豆醛分析参数 | 第35-36页 |
2.5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卷烟燃烧过程中逐口氢氰酸的释放规律 | 第37-48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卷烟样品、试剂与仪器 | 第37-38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8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8-47页 |
3.4.1 卷烟主流烟气中烟碱、水分、焦油和CO的逐口释放规律 | 第38-40页 |
3.4.2 逐口主流烟气中氢氰酸释放规律 | 第40-41页 |
3.4.3 逐口主流烟气中氢氰酸与烟碱、水分、焦油、CO的关系 | 第41-43页 |
3.4.4 逐口氢氰酸的释放规律及分布规律 | 第43-46页 |
3.4.5 烟支各部分氢氰酸含量与燃烧锥中氢氰酸的产生量的相关性 | 第46-47页 |
3.5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卷烟燃烧过程中逐口巴豆醛的释放规律 | 第48-57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卷烟样品、试剂与仪器 | 第48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9-56页 |
4.4.1 卷烟主流烟气中烟碱、水分、焦油和CO的逐口释放规律 | 第49页 |
4.4.2 逐口主流烟气中巴豆醛释放规律 | 第49-50页 |
4.4.3 逐口主流烟气中巴豆醛与烟碱、水分、焦油和CO的关系 | 第50-53页 |
4.4.4 逐口巴豆醛的释放规律及分布规律 | 第53-56页 |
4.4.5 烟支各部分巴豆醛含量与燃烧锥中巴豆醛的产生量的相关性 | 第56页 |
4.5 小结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