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41页 |
1 微乳液简介 | 第13-14页 |
2 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 | 第14-15页 |
3 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的表征方法 | 第15-24页 |
3.1 电导法 | 第16-17页 |
3.2 紫外光谱法 | 第17-18页 |
3.3 循环伏安法 | 第18-20页 |
3.4 光散射法 | 第20-21页 |
3.5 表面张力法 | 第21页 |
3.6 电镜法 | 第21-23页 |
3.7 荧光光谱法 | 第23-24页 |
4 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的研究进展 | 第24-32页 |
4.1 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的构建与表征 | 第24-29页 |
4.2 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体系微环境的极性 | 第29-30页 |
4.3 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的应用 | 第30-32页 |
4.3.1 化学反应介质 | 第30页 |
4.3.2 酶催化反应介质 | 第30-31页 |
4.3.3 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31-32页 |
5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41页 |
第二章 DMC/1,2-丙二醇/水SFME的相行为、微极性及在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 第41-61页 |
1 实验部分 | 第41-44页 |
1.1 试剂与仪器 | 第41-42页 |
1.2 三元相图的绘制 | 第42页 |
1.3 电导率的测定 | 第42页 |
1.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测定 | 第42-43页 |
1.5 表面张力的测定 | 第43页 |
1.6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合成 | 第43-44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44-57页 |
2.1 DMC/1,2-丙二醇/水体系的相行为 | 第44-47页 |
2.2 紫外吸收光谱 | 第47-48页 |
2.3 表面张力 | 第48-51页 |
2.4 苏丹红Ⅲ在 O/W微乳液中增溶 | 第51-52页 |
2.5 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 | 第52-57页 |
2.5.1 不同模板的影响 | 第52-53页 |
2.5.2 不同蚀刻时间的影响 | 第53-54页 |
2.5.3 DMC含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2.5.4 氨水含量的影响 | 第55-57页 |
3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第三章 乙酸乙酯/异丙醇/水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的相行为和物化性质 | 第61-74页 |
1 实验部分 | 第61-63页 |
1.1 试剂与仪器 | 第61-62页 |
1.2 三元相图的绘制 | 第62页 |
1.3 电导率的测定 | 第62页 |
1.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测定 | 第62-63页 |
2 结果和讨论 | 第63-70页 |
2.1 乙酸乙酯(EA)/异丙醇/水的相行为 | 第63-65页 |
2.2 EA/异丙醇/水微环境的极性 | 第65-67页 |
2.3 EA/异丙醇/水SFME对无机盐的增溶 | 第67-69页 |
2.4 EA/异丙醇/水SFME对核黄素的增溶 | 第69-70页 |
3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第四章 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模板法制备Nano-TiO2 及其光催化性能 | 第74-92页 |
1 实验部分 | 第75-76页 |
1.1 试剂与仪器 | 第75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75-76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76-88页 |
2.1 微乳液组成对合成TiO_2 的影响 | 第76-80页 |
2.2 水热温度对合成TiO_2 的影响 | 第80-84页 |
2.3 TiO_2 样品的光催化活性 | 第84-88页 |
3 结论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