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 ·前言 | 第9页 |
| ·内燃机燃烧模型的发展 | 第9-11页 |
| ·放热率计算 | 第10页 |
| ·零维模型和准维模型 | 第10页 |
| ·多维模型 | 第10-11页 |
| ·KIVA-3V程序的发展 | 第11页 |
|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KIVA-3V程序的语句添加与调试 | 第12页 |
| ·CA6DL1-30柴油机计算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第12页 |
| ·CA6DL1-30柴油机喷射策略研究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KIVA-3V程序研读与调试 | 第13-24页 |
| ·KIVA-3V的程序结构 | 第13页 |
| ·前处理 | 第13页 |
| ·求解器 | 第13页 |
| ·后处理 | 第13页 |
| ·KIVA-3V的程序代码添加与调试 | 第13-15页 |
| ·KIVA-3V的计算模型 | 第15-21页 |
| ·控制方程 | 第15-16页 |
| ·湍流模型 | 第16-20页 |
| ·喷雾模型 | 第20页 |
| ·燃烧模型 | 第20-21页 |
| ·排放模型 | 第21页 |
| ·KIVA-3V的计算方法 | 第21-22页 |
| ·SIMPLE算法 | 第21-22页 |
| ·ALE算法 | 第22页 |
| ·KIVA-3V的初边界条件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CA6DL1-30柴油机计算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第24-39页 |
| ·CA6DL1-30柴油机简介 | 第24-25页 |
| ·网格的划分 | 第25-27页 |
| ·网格划分基本规则 | 第25页 |
| ·网格划分的技巧 | 第25-27页 |
| ·CA6DL1-30柴油机的网格划分 | 第27页 |
| ·模型的选取 | 第27页 |
| ·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 第27页 |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27-37页 |
| ·缸内压力变化 | 第27页 |
| ·缸内质量变化 | 第27-28页 |
| ·缸内流场 | 第28-30页 |
| ·缸内燃油喷射过程 | 第30-31页 |
| ·缸内燃油分布 | 第31-32页 |
| ·缸内温度变化与分布 | 第32-34页 |
| ·NOx排放 | 第34-35页 |
| ·CO排放 | 第35-37页 |
| ·实验验证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CA6DL1-30柴油机喷射策略研究 | 第39-61页 |
| ·计算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39页 |
| ·单级喷射方式下CA6DL1-30柴油机燃烧与排放特性 | 第39-47页 |
| ·不同喷油提前角下柴油机燃烧与排放特性 | 第39-45页 |
| ·不同负荷下柴油机燃烧与排放特性 | 第45-47页 |
| ·引导喷射方式下CA6DL1-30柴油机燃烧与排放特性 | 第47-54页 |
| ·引导喷射方式燃烧与排放特性 | 第48-52页 |
| ·引导喷射正时的优化 | 第52-53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两级燃烧方式下CA6DL1-30柴油机燃烧与排放特性 | 第54-60页 |
| ·两级燃烧方式燃烧与排放特性 | 第54-58页 |
| ·两级燃烧喷射正时的优化 | 第58页 |
| ·结论 | 第58-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 ·全文总结 | 第61-62页 |
| ·展望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