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研究及发状根诱导体系建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1 豇豆概述 | 第11-12页 |
1.1 豇豆起源和传播 | 第11页 |
1.2 豇豆的分类及用途 | 第11-12页 |
2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概述 | 第12-17页 |
2.1 基因枪轰击法 | 第12-13页 |
2.2 花粉管通道法 | 第13-14页 |
2.3 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 | 第14页 |
2.4 农杆菌介导法 | 第14-17页 |
2.4.1 根癌农杆菌 | 第15页 |
2.4.2 发根农杆菌 | 第15-17页 |
3 豆科植物遗传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17-23页 |
3.1 内部影响因素 | 第17-19页 |
3.1.1 基因型 | 第17-18页 |
3.1.2 外植体类型 | 第18-19页 |
3.2 外部影响因素 | 第19-23页 |
3.2.1 基础培养基 | 第19-20页 |
3.2.2 植物激素 | 第20-21页 |
3.2.3 筛选体系 | 第21-22页 |
3.2.4 农杆菌菌株 | 第22-23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根癌农杆菌介导豇豆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24-50页 |
1 豇豆种子消毒方法研究 | 第24-28页 |
1.1 前言 | 第24页 |
1.2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1.2.1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1.2.2 试验方法 | 第24-26页 |
1.3 结果与分析 | 第26页 |
1.4 讨论 | 第26-28页 |
2 农杆菌侵染条件下豇豆高频再生基因型的筛选 | 第28-39页 |
2.1 前言 | 第28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8-32页 |
2.2.1 试验材料 | 第28-30页 |
2.2.2 试验方法 | 第30-32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2-36页 |
2.3.1 基因型分化效率初筛结果分析 | 第32页 |
2.3.2 基因型复筛结果分析 | 第32-36页 |
2.4 讨论 | 第36-39页 |
3 不同筛选体系对豇豆愈伤组织的筛选差异 | 第39-50页 |
3.1 前言 | 第39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9-43页 |
3.2.1 试验材料 | 第39页 |
3.2.2 试验方法 | 第39-43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3-48页 |
3.3.1 不同筛选体系对出愈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2 DNA质量检测 | 第44-45页 |
3.3.3 PCR扩增结果 | 第45-47页 |
3.3.4 GUS表达结果 | 第47-48页 |
3.4 讨论 | 第48-50页 |
第三章 发根农杆菌介导豇豆发状根形成的研究 | 第50-62页 |
1 前言 | 第5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0-55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50-51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51-5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5-59页 |
3.1 转化结果检测 | 第55-56页 |
3.2 发状根诱导方法的比较结果 | 第56页 |
3.3 发状根高诱导率基因型的筛选 | 第56-59页 |
4 讨论 | 第59-6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6页 |
附录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