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农业合作形式论文--经济联合体论文

农民合作社资源禀赋对“农超对接”参与意愿与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的抽样调查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7-1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7-8页
        1.1.1 选题背景第7-8页
        1.1.2 选题意义第8页
    1.2 核心概念界定第8-9页
        1.2.1 农超对接第8-9页
        1.2.2 农民合作社第9页
        1.2.3 农民合作社资源禀赋第9页
    1.3 研究方法第9-10页
    1.4 技术路线第10-11页
    1.5 研究内容第11页
    1.6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11-12页
        1.6.1 创新之处第11页
        1.6.2 不足之处第11-12页
2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第12-20页
    2.1 理论基础第12-13页
        2.1.1 交易费用理论第12页
        2.1.2 集体行动理论第12-13页
        2.1.3 委托-代理理论第13页
    2.2 关于“农超对接”的研究第13-15页
    2.3 “农超对接”的发展模式第15页
    2.4 江西省“农超对接”发展现状第15-16页
    2.5 农民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影响因素第16-19页
    2.6 文献评述第19-20页
3 农民合作社禀赋对其“农超对接”影响因素描述性统计分析第20-33页
    3.1 数据来源第20页
    3.2 农民合作社主要特征第20-21页
    3.3 合作社禀赋差异性分析第21-33页
        3.3.1 合作社社员文化程度差异对其“农超对接”参与意愿与参与行为的影响分析第21-23页
        3.3.2 合作社资本差异对其“农超对接”参与意愿与参与行为的影响分析第23-24页
        3.3.3 主营产品差异对其“农超对接”参与的影响分析第24-25页
        3.3.4 合作社农产品竞争力差异对其“农超对接”参与的影响分析第25-30页
        3.3.5 合作社市场开拓能力差异对其“农超对接”参与的影响分析第30-31页
        3.3.6 合作社产品销售范围差异对其“农超对接”参与的影响分析第31-33页
4 农民合作社禀赋对其“农超对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33-40页
    4.1 研究方法选取第33页
    4.2 实证分析第33-37页
        4.2.1 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第33-34页
        4.2.2 相关假设第34-37页
    4.3 回归结果分析第37-40页
5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40-42页
    5.1 结论第40页
    5.2 政策建议第40-41页
    5.3 研究局限及展望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附录第45-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丹县种植业结构变化及经济效益分析
下一篇:吉林省粮食作物生产资源要素配置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