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含油污泥综述 | 第10-12页 |
1.1.1 含油污泥定义 | 第10页 |
1.1.2 含油污泥来源 | 第10-11页 |
1.1.3 含油污泥特点 | 第11页 |
1.1.4 含油污泥危害 | 第11页 |
1.1.5 含油污泥处理标准 | 第11-12页 |
1.2 含油污泥处理方法 | 第12-14页 |
1.2.1 离心法 | 第12页 |
1.2.2 生物法 | 第12-13页 |
1.2.3 固化法 | 第13页 |
1.2.4 热解法 | 第13-14页 |
1.2.5 填埋法 | 第14页 |
1.2.6 热化学清洗法 | 第14页 |
1.3 超声波在含油污泥处理中的应用 | 第14-17页 |
1.3.1 超声波技术的发展 | 第14-15页 |
1.3.2 超声波作用机理 | 第15-16页 |
1.3.3 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化学处理剂在含油污泥处理中的作用 | 第17-22页 |
1.4.1 清洗剂的分类及清洗机理 | 第17-19页 |
1.4.2 絮凝剂的分类及絮凝机理 | 第19-22页 |
1.5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1.5.1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页 |
1.5.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含油污泥分析及模拟含油污泥配制 | 第23-35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3-26页 |
2.1.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23-24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2.2 结果分析与含油污泥配制 | 第26-33页 |
2.2.1 含油污泥三相组成分析 | 第26页 |
2.2.2 原油族四组分分析 | 第26-27页 |
2.2.3 含油污泥热解产物分析 | 第27-33页 |
2.2.4 含油污泥配制 | 第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超声加热辅助清洗剂处理含油污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第35-44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5-36页 |
3.1.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35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6-43页 |
3.2.1 清洗温度对除油效果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2 清洗时间对除油效果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3 清洗液pH值对除油效果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4 固液比对除油效果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5 搅拌速度对除油效果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6 超声参数对除油效果的影响 | 第41-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含油污泥清洗剂的筛选、复配评价及机理讨论 | 第44-52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4.1.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44-45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45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5-50页 |
4.2.1 清洗剂的筛选与评价 | 第45-49页 |
4.2.2 清洗剂的复配评价及机理讨论 | 第49-5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清洗液絮凝剂的筛选、复配评价及机理讨论 | 第52-57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52页 |
5.1.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52页 |
5.1.2 实验方法 | 第52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52-56页 |
5.2.1 无机絮凝剂筛选与评价 | 第52-54页 |
5.2.2 有机絮凝剂筛选与评价 | 第54-55页 |
5.2.3 絮凝剂的复配评价及机理讨论 | 第55-5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