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政治理论论文--其他政治理论问题论文--民主、人权、民权论文

卡罗尔·佩特曼的参与民主理论及其对我国协商民主的启示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言第9-17页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三、本文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15-17页
第1章 佩特曼的参与民主理论形成的背景第17-28页
    1.1 佩特曼生平简介第17-18页
    1.2 佩特曼参与民主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第18-23页
        1.2.1 代议制民主的弊端第18-20页
        1.2.2 二战后经济社会环境的改变第20-21页
        1.2.3 参与运动的不断出现第21-23页
    1.3 佩特曼参与民主的理论渊源第23-28页
        1.3.1 卢梭的直接民主思想第23-24页
        1.3.2 约翰·密尔的积极参与理念第24-26页
        1.3.3 道格拉斯·柯尔的功能性代表理论第26-28页
第2章 佩特曼参与民主理论的基本内容第28-35页
    2.1 参与民主的核心第28-30页
        2.1.1 公民参与决策第28-29页
        2.1.2 政治效能感第29-30页
    2.2 参与的功能第30-31页
        2.2.1 教育功能第30-31页
        2.2.2 整合功能第31页
    2.3 参与性社会的构建第31-35页
        2.3.1 工作场所中的参与第32-33页
        2.3.2 工业领域的民主化第33-34页
        2.3.3 南斯拉夫工人的“自我管理”第34-35页
第3章 佩特曼参与民主理论的评价第35-42页
    3.1 佩特曼参与民主理论的贡献第35-39页
        3.1.1 修正和完善当代代议制民主制第35-36页
        3.1.2 复兴参与在民主政治中的地位第36-38页
        3.1.3 促进协商民主制的发展第38-39页
    3.2 佩特曼参与民主理论的局限第39-42页
        3.2.1 过分夸大参与的功能第39-40页
        3.2.2 理论主张带有乌托邦色彩第40-42页
第4章 佩特曼参与民主理论对我国协商民主的启示第42-50页
    4.1 培育公民民主意识第42-45页
        4.1.1 增强基层群众参与积极性第42-43页
        4.1.2 提升公民整体参与水平第43-44页
        4.1.3 注重家庭、学校参与意识培养第44-45页
    4.2 构建公众参与政策相关机制第45-47页
        4.2.1 引导和保障公众参与协商决策第45-46页
        4.2.2 提高相关制度规范化程度第46-47页
    4.3 加强基层单位协商民主建设第47-50页
        4.3.1 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第48页
        4.3.2 明确工会地位和权力第48-50页
结语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成果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联网+”趋势下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时代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