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1.1 论文选题背景 | 第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1.2.1 波浪在斜坡堤坡面的破碎形态 | 第7-8页 |
1.2.2 斜坡堤挡浪墙受到的波浪力 | 第8-10页 |
1.2.3 挡浪墙结构设计对波浪力产生的影响 | 第10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物理模型试验 | 第11-16页 |
2.1 试验目的和试验内容 | 第11页 |
2.1.1 试验目的 | 第11页 |
2.1.2 试验内容 | 第11页 |
2.2 试验模型相似准则 | 第11-12页 |
2.3 试验设备及仪器 | 第12页 |
2.4 试验模型 | 第12-14页 |
2.4.1 断面模型 | 第12-13页 |
2.4.2 波浪要素 | 第13-14页 |
2.5 波浪力测量 | 第14-15页 |
2.6 试验方法及结果 | 第15-16页 |
第三章 L形胸墙波浪力分析 | 第16-51页 |
3.1 L形胸墙在扭王字块和大块石掩护下压强分布与折减效果分析 | 第16-38页 |
3.1.1 改变波高胸墙在两种掩护条件下所受压强折减效果分析 | 第16-23页 |
3.1.2 改变水深胸墙在两种掩护条件下所受压强折减效果分析 | 第23-31页 |
3.1.3 改变周期胸墙在两种掩护条件下所受压强折减效果分析 | 第31-38页 |
3.2 胸墙上压强随时间的变化 | 第38-39页 |
3.2.1 胸墙表面波浪压强随时间变化规律分析 | 第39页 |
3.3 不同掩护条件下胸墙迎浪面和底面波浪压强分布 | 第39-49页 |
3.3.1 改变波高胸墙迎浪面和底面波浪压强分布 | 第40-43页 |
3.3.2 改变水深胸墙迎浪面和底面波浪压强分布 | 第43-46页 |
3.3.3 改变周期胸墙迎浪面和底面波浪压强分布 | 第46-49页 |
3.4 L形胸墙迎浪面和底面波浪压强分布规律 | 第49页 |
3.5 L形胸墙在不同掩护条件下波浪力折减效果分析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反L形胸墙波浪力分析 | 第51-82页 |
4.1 反L形胸墙在扭王字块掩护下波浪压强分布与折减效果分析 | 第51-69页 |
4.1.1 改变波高胸墙所受压强折减效果对比与分析 | 第51-57页 |
4.1.2 改变水深胸墙所受压强折减效果对比与分析 | 第57-63页 |
4.1.3 改变周期胸墙所受压强折减效果对比与分析 | 第63-69页 |
4.2 扭王字块掩护和无掩护条件下胸墙迎浪面和底面波压强分布 | 第69-74页 |
4.2.1 改变波高胸墙迎浪面和底面压强的分布 | 第69-71页 |
4.2.2 改变水深胸墙迎浪面和底面波浪压强的分布 | 第71-73页 |
4.2.3 改变周期胸墙迎浪面和底面波浪压强的分布 | 第73-74页 |
4.3 反L形胸墙迎浪面和底面波浪压强分布规律 | 第74-75页 |
4.4 反L形胸墙在扭王字块掩护下对波浪力折减效果分析 | 第75-76页 |
4.5 反L形胸墙迎浪面和底面所受波浪压强变化趋势研究 | 第76-79页 |
4.6 反L形胸墙总水平力及总浮托力在不同波要素作用下的变化规律 | 第79-8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