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9-17页 |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研究背景 | 第11页 |
2.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2.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三)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6页 |
1.研究内容 | 第15页 |
2.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 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一、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阐述 | 第17-28页 |
(一)人大监督权的渊源 | 第17-19页 |
(二)县级人大监督概念 | 第19-20页 |
(三)县级人大监督的基本原则 | 第20-21页 |
(四)县级人大监督的主要形式 | 第21-25页 |
1.听取审议工作报告 | 第21-22页 |
2.法律法规实施情况检查及规范性文件备审查 | 第22-23页 |
3.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及审议和决定撤职 | 第23-25页 |
(五)人大监督理论阐述 | 第25-28页 |
1.人民主权理论 | 第25-26页 |
2.权力制约理论 | 第26-27页 |
3.“有限政府”理论 | 第27-28页 |
二、卓资县人大履行监督职能现状分析 | 第28-41页 |
(一)卓资县发展概况 | 第28-31页 |
1.卓资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 第29-30页 |
2.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 第30页 |
3.建设服务型政府 | 第30-31页 |
(二)卓资县人大行使监督职权现状 | 第31-36页 |
1.卓资县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监督职权 | 第31-33页 |
2.卓资县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 | 第33-36页 |
(三)卓资县人大履行监督职能个案分析 | 第36-41页 |
1.监督起因 | 第36-37页 |
2.监督过程 | 第37-38页 |
3.监督意见 | 第38-39页 |
4.监督效果 | 第39-40页 |
5.案例启示 | 第40-41页 |
三、卓资县人大履行监督职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1-50页 |
(一)卓资县人大履行监督职能中存在的问题 | 第41-46页 |
1.监督主体结构不合理,能力不强 | 第41-44页 |
2.监督过程不完整,程序不完备 | 第44-45页 |
3.监督效果不佳,权威不够 | 第45-46页 |
(二)造成县级人大监督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46-50页 |
1.县级人大自身建设缺失 | 第46-47页 |
2.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47-48页 |
3.监督体制机制不健全 | 第48-50页 |
四、加强县级人大监督职能的对策建议 | 第50-58页 |
(一)强化县级人大自身建设 | 第50-52页 |
1.优化县人大常委会结构 | 第50页 |
2.利用“人大代表之家”提升代表素质 | 第50-51页 |
3.提高人大工机关作人员能力素质 | 第51-52页 |
(二)完善法律法规和县级人大监督机制 | 第52-55页 |
1.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实施细则 | 第52页 |
2.创新工作方式,健全县级人大监督工作机制 | 第52-54页 |
3.加强县级人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 | 第54-55页 |
(三)树立县级人大监督权威 | 第55-58页 |
1.提高监督主体和监督客体对县级人大监督职能的认识 | 第55-56页 |
2.提高公众对县级人大监督职能的认识 | 第56页 |
3.增强人大监督力度,强化监督效果 | 第56-58页 |
结论与思考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