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1.4 创新点 | 第16-18页 |
2 PPP项目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24页 |
2.1 PPP模式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2.1.1 PPP模式及其内涵 | 第18页 |
2.1.2 PPP模式的运作程序 | 第18-19页 |
2.1.3 PPP模式的特征 | 第19-20页 |
2.2 PPP项目风险及其识别理论 | 第20-23页 |
2.2.1 PPP项目风险定义 | 第20页 |
2.2.2 PPP项目风险识别理论 | 第20-23页 |
2.2.3 PPP项目风险识别流程 | 第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高校新校区建设PPP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第24-38页 |
3.1 指标体系选择的基本原则 | 第24-25页 |
3.2 高校新校区建设PPP项目指标体系的逻辑分析 | 第25-26页 |
3.3 高校新校区建设PPP项目风险因素初步识别 | 第26-32页 |
3.4 高校新校区建设PPP项目最终风险因素清单 | 第32-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高校新校区建设PPP项目风险评价方法 | 第38-48页 |
4.1 高校新校区建设PPP项目风险估计 | 第38页 |
4.2 PPP项目风险评价方法 | 第38-39页 |
4.3 高校新校区建设PPP项目风险评价方法 | 第39-46页 |
4.3.1 CIM模型理论 | 第40-42页 |
4.3.2 层次分析法 | 第42-45页 |
4.3.3 综合评价方法评价步骤 | 第45-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5 案例分析 | 第48-56页 |
5.1 案例项目简介 | 第48-49页 |
5.2 新校区建设PPP项目风险评价 | 第49-53页 |
5.2.1 计算主风险因素权重 | 第49-50页 |
5.2.2 二级风险评价指标概率分布 | 第50-51页 |
5.2.3 一级风险评价指标概率分布 | 第51-52页 |
5.2.4 案例PPP项目风险综合评价结果 | 第52-53页 |
5.3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6 高校新校区建设PPP项目的风险控制对策 | 第56-62页 |
6.1 环境风险的防范 | 第56页 |
6.2 运营风险的防范 | 第56-57页 |
6.3 建设风险的防范 | 第57-58页 |
6.4 政治风险的防范 | 第58-59页 |
6.5 金融风险的防范 | 第59页 |
6.6 信用风险的防范 | 第59-60页 |
6.7 法律风险的防范 | 第60-62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