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反射X射线荧光光谱的准确测量方法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全反射X荧光(TXRF)光谱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1.1 全反射X荧光(TXRF)介绍 | 第11-12页 |
1.1.2 TXRF与其他分析方法比较 | 第12-13页 |
1.1.3 TXRF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 TXRF分析原理 | 第14-17页 |
1.2.1 X射线产生 | 第14页 |
1.2.2 特征X射线产生 | 第14-15页 |
1.2.3 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原理 | 第15-16页 |
1.2.4 全反射 | 第16-17页 |
1.3 定量分析方法 | 第17-19页 |
1.3.1 标准加入法 | 第17-18页 |
1.3.2 标准曲线法 | 第18页 |
1.3.3 内标法 | 第18-19页 |
1.4 TXRF的样品前处理 | 第19-23页 |
1.4.1 液体样品 | 第19-21页 |
1.4.2 固体样品 | 第21-23页 |
1.5 选题背景 | 第23-24页 |
第2章 TXRF校准及参数优化 | 第24-35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4-25页 |
2.2.1 实验设备 | 第24页 |
2.2.2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2.3 仪器校准及参数优化 | 第25-34页 |
2.3.1 仪器稳定性检测 | 第25-26页 |
2.3.2 入射角的影响 | 第26-29页 |
2.3.3 Cu靶和Mo靶选择 | 第29-30页 |
2.3.4 测量时间优化 | 第30页 |
2.3.5 元素灵敏度 | 第30-32页 |
2.3.6 检测氛围影响 | 第32-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TXRF对水系沉积物的快速检测 | 第35-50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5-38页 |
3.2.1 实验设备和试剂 | 第35-37页 |
3.2.2 实验设计 | 第37-3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8页 |
3.3.1 玻璃基板的清洗 | 第38-39页 |
3.3.2 分散剂的影响 | 第39-41页 |
3.3.3 悬浊液质量浓度的影响 | 第41页 |
3.3.4 悬浊液酸化程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5 粒径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6 TXRF光谱 | 第43-44页 |
3.3.7 微波消解 | 第44-46页 |
3.3.8 检测限 | 第46-47页 |
3.3.9 准确度 | 第47-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汽油样品的TXRF准确测量 | 第50-79页 |
4.1 引言 | 第50-5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1-58页 |
4.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51-54页 |
4.2.2 实验设计 | 第54-56页 |
4.2.3 标准物质 | 第56-5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8-77页 |
4.3.1 TXRF的校准 | 第58-60页 |
4.3.2 内标与标准曲线的区别 | 第60-62页 |
4.3.3 样品量的优化 | 第62-65页 |
4.3.4 消解条件优化 | 第65-67页 |
4.3.5 预消解条件的优化 | 第67-69页 |
4.3.6 重复性实验 | 第69-70页 |
4.3.7 加标回收实验 | 第70页 |
4.3.8 TXRF与ICP-OES对比 | 第70-71页 |
4.3.9 准确度试验 | 第71-72页 |
4.3.10 单元素标准物质定值 | 第72-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