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制剂学论文

左旋多巴/盐酸苄丝肼复方口服液体缓释给药系统的构建及其体内外评价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前言第14-15页
第一章 综述第15-22页
    1.1 帕金森病的药物研究现状第15-17页
        1.1.1 左旋多巴类药物第15-16页
        1.1.2 左旋多巴增效药第16页
        1.1.3 多巴胺受体激动药第16页
        1.1.4 促多巴胺释放药第16-17页
        1.1.5 多巴胺重摄取抑制剂第17页
        1.1.6 抗胆碱能药物第17页
    1.2 离子交换树脂缓释混悬剂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1.2.1 离子交换树脂的原理第17页
        1.2.2 离子交换树脂在药学方面的应用第17-18页
        1.2.3 离子交换树脂缓释混悬剂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1.3 模型药物的介绍第19-20页
        1.3.1 左旋多巴第19页
        1.3.2 盐酸苄丝肼第19-20页
    1.4 左旋多巴复方制剂的研究现状第20-21页
    1.5 立题依据第21-22页
第二章 左旋多巴与盐酸苄丝肼载药树脂的制备第22-41页
    2.1 仪器与试剂第22-23页
        2.1.1 仪器第22页
        2.1.2 药品与试剂第22-23页
    2.2 分析方法的建立第23-25页
        2.2.1 HPLC含量分析方法的建立第23页
        2.2.2 系统适应性与方法学考察第23-25页
    2.3 左旋多巴/盐酸苄丝肼理化性质考察第25-27页
    2.4 载药树脂的制备及优化第27-39页
        2.4.1 左旋多巴载药树脂的制备第28-34页
        2.4.2 盐酸苄丝肼药物树脂的制备第34-39页
    2.5 讨论第39页
    2.6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三章 左旋多巴/盐酸苄丝肼药物树脂的表征及体外释放考察第41-57页
    3.1 仪器与试剂第41-42页
        3.1.1 仪器第41页
        3.1.2 试剂第41-42页
    3.2 药物树脂结合机制的分析第42-45页
        3.2.1 形态分析第42页
        3.2.2 差示扫描热分析第42-44页
        3.2.3 红外光谱分析第44-45页
    3.3 体外考察方法的建立第45-46页
        3.3.1 含量测定方法第45页
        3.3.2 释放度测定方法第45-46页
        3.3.3 评价方法第46页
    3.4 体外释放因素考察第46-54页
        3.4.1 盐酸苄丝肼药物树脂体外释放因素考察第46-50页
        3.4.2 左旋多巴体外释放影响因素考察第50-54页
    3.5 释放机制的考察第54-55页
    3.6 讨论第55-56页
    3.7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左旋多巴/盐酸苄丝肼缓释微囊的制备第57-78页
    4.1 仪器与试剂第57-58页
        4.1.1 仪器第57页
        4.1.2 试剂第57-58页
    4.2 药物树脂微囊体外考察方法的建立第58页
        4.2.1 含量测定方法第58页
        4.2.2 释放度测定方法第58页
    4.3 包衣处方与工艺研究第58-59页
        4.3.1 评价方法第58页
        4.3.2 药物树脂的浸渍第58页
        4.3.3 乳化溶剂包衣法制备过程第58-59页
    4.4 左旋多巴药物树脂微囊的处方筛选第59-65页
        4.4.1 包衣材料的选择第59-60页
        4.4.2 包衣材料的用量第60-61页
        4.4.3 包衣液浓度的影响第61-62页
        4.4.4 增塑剂的用量第62-63页
        4.4.5 温度对微囊包衣的影响第63-64页
        4.4.6 包衣时间对微囊释放的影响第64-65页
    4.5 盐酸苄丝肼药物树脂微囊的处方筛选第65-70页
        4.5.1 包衣材料的选择第65-66页
        4.5.2 包衣材料的用量第66-67页
        4.5.3 包衣液浓度的影响第67-68页
        4.5.4 增塑剂的用量第68页
        4.5.5 温度对微囊包衣的影响第68-69页
        4.5.6 包衣时间对微囊释放的影响第69-70页
    4.6 正交法优化树脂微囊包衣处方第70-72页
    4.7 质量评价第72-75页
        4.7.1 粒径第72-73页
        4.7.2 形态第73页
        4.7.3 含量第73页
        4.7.4 释放度考察第73-75页
    4.8 LD-BDH树脂微囊的释药机制第75-76页
    4.9 讨论第76页
    4.10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五章 左旋多巴/盐酸苄丝肼树脂缓释混悬剂的制备第78-89页
    5.1 仪器与试剂第78-79页
        5.1.1 仪器第78页
        5.1.2 药品与试剂第78-79页
    5.2 混悬微粒的性质第79-80页
        5.2.1 粒径第79页
        5.2.2 润湿性第79-80页
    5.3 缓释混悬剂的制备第80-84页
        5.3.1 基本处方设计第80页
        5.3.2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第80页
        5.3.3 评价方法第80-81页
        5.3.4 助悬剂的筛选第81-82页
        5.3.5 填充剂的筛选第82-83页
        5.3.6 润湿剂的筛选第83页
        5.3.7 LD-BDH缓释混悬剂处方的确定第83-84页
    5.4 缓释混悬剂的质量评价第84-87页
        5.4.1 药物含量第84页
        5.4.2 体外药物释放的测定第84-85页
        5.4.3 药物渗漏量第85-86页
        5.4.4 稳定性试验第86-87页
    5.5 讨论第87页
    5.6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六章 左旋多巴/盐酸苄丝肼复方缓释混悬剂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第89-98页
    6.1 仪器与试剂第89-90页
        6.1.1 仪器第89页
        6.1.2 药品与试剂第89页
        6.1.3 动物第89-90页
    6.2 方法与结果第90-97页
        6.2.1 体内分析方法建立第90-95页
        6.2.2 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第95-96页
        6.2.3 药动学参数的计算第96页
        6.2.4 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第96-97页
    6.3 讨论第97页
    6.4 本章小结第97-98页
全文总结第98-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负载穿心莲内酯的生物伪装磁性纳米载体用于内毒素血症治疗的研究
下一篇:麦冬多糖及其多囊脂质体的抗Ⅱ型糖尿病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