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前言 | 第9-15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2.1 中国民间舞蹈的相关研究 | 第9-10页 |
1.2.2 商河文化的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1.2.3 花鞭鼓舞的相关研究 | 第12页 |
1.2.4 相关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述评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2.商河花鞭鼓舞概述 | 第15-25页 |
2.1 主要传承地——商河概况 | 第15-16页 |
2.1.1 地理环境 | 第15-16页 |
2.1.2 社会文化环境 | 第16页 |
2.2 商河花鞭鼓舞的源流与发展 | 第16-25页 |
2.2.1 花鞭鼓舞形成期(清朝末期——民国初期) | 第17-18页 |
2.2.2 花鞭鼓舞低谷期(抗日战争——建国前) | 第18页 |
2.2.3 花鞭鼓舞发展期(建国——二十世纪末) | 第18-21页 |
2.2.4 当代花鞭鼓舞的新发展(二十一世纪——至今) | 第21-25页 |
3.花鞭鼓舞的表演形态的发展变化及分析 | 第25-31页 |
3.1 特色道具的变化 | 第25-28页 |
3.1.1 花鞭:牛皮鞭变成猪皮、羊皮鞭 | 第25-26页 |
3.1.2 花鼓:伴奏的小锣、小镲变成大鼓 | 第26-27页 |
3.1.3 服装:固定单一变得多彩多样 | 第27-28页 |
3.2 表演场面的变化:两人对舞变成多人共舞 | 第28-29页 |
3.3 表演动作的变化:繁琐多样变成整齐简单 | 第29-30页 |
3.4 表演方式的变化:边舞边唱变为只舞不唱 | 第30-31页 |
4.商河花鞭鼓舞的传承与保护 | 第31-36页 |
4.1 现代商河花鞭鼓舞存在的挑战 | 第32-34页 |
4.1.1 现代商河花鞭鼓舞的价值体现 | 第32-33页 |
4.1.2 现代商河花鞭鼓舞存在的挑战 | 第33-34页 |
4.2 传承商河花鞭鼓舞的保护对策 | 第34-36页 |
4.2.1 涵养文化资源,引入创意思维 | 第34-35页 |
4.2.2 根据时代发展,融入相关产业 | 第35页 |
4.2.3 明晰发展定位,加强政府支持 | 第35-36页 |
5.结论与建议 | 第36-38页 |
5.1 结论 | 第36页 |
5.2 建议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