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导师和指导小组成员介绍 | 第5-8页 |
| 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主要符号表 | 第13-14页 |
| 引言 | 第14-16页 |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6-24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 1.2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 1.3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 1.4 研究方法 | 第17-22页 |
| 1.4.1 .临床症状问卷 | 第17页 |
| 1.4.2 裂隙灯检查 | 第17-19页 |
| 1.4.3 LipiView眼表干涉仪 | 第19-22页 |
| 1.4.4 分组标准 | 第22页 |
| 1.5 统计学方法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结果 | 第24-30页 |
| 2.1 一般描述性结果 | 第24-25页 |
| 2.1.1 总体描述 | 第24页 |
| 2.1.2 睑板腺功能障碍组 | 第24页 |
| 2.1.3 对照组 | 第24-25页 |
| 2.1.4 两组之间年龄、性别的比较 | 第25页 |
| 2.2 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组与对照组平均脂质层厚度的对比 | 第25页 |
| 2.3 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组与对照组脂质层分布的均衡性对比 | 第25-26页 |
| 2.4 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组与对照组不完全眨眼比例的对比 | 第26页 |
| 2.5 不完全眨眼比例与泪膜平均脂质层厚度的相关性探究 | 第26-27页 |
| 2.6 平均脂质层厚度与睑板腺功能评估(MGE)之间存在关系的探究 | 第27-28页 |
| 2.7 不完全眨眼比例与泪膜分布的关系相关性探究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讨论 | 第30-36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36-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
| 附录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