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特殊形式基础论文

地下连续墙锚碇基础承载特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5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6页
    1.2 地下连续墙锚碇基础研究现状第16-21页
        1.2.1 锚碇的分类第16页
        1.2.2 地下连续墙承载能力和设计方法研究第16-18页
        1.2.3 锚碇基础位移响应研究第18-19页
        1.2.4 锚碇基础与土相互作用研究第19-21页
    1.3 地下连续墙锚碇基础承载性能安全指标第21-22页
        1.3.1 锚碇基础的抗滑稳定性计算方法第21-22页
        1.3.2 锚碇基础的抗倾覆稳定性计算方法第22页
    1.4 本文所做主要工作第22-25页
第二章 锚碇在开挖过程中的监测与分析第25-43页
    2.1 工程背景第25-28页
        2.1.1 概述第25页
        2.1.2 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第25-26页
        2.1.3 锚碇基础施工工艺流程第26-28页
    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参数设置第28-34页
        2.2.1 有限元模型第28-31页
        2.2.2 单元选取第31-32页
        2.2.3 接触类型和摩擦第32-33页
        2.2.4 计算方法第33-34页
    2.3 虎门二桥西锚碇实测值与模拟值对比分析第34-39页
        2.3.1 西锚地下连续墙径向位移实测值与模拟值对比分析第34-36页
        2.3.2 西锚地下连续墙外土压力实测值与模拟值对比分析第36-38页
        2.3.3 西锚地下连续墙竖向应变实测值与模拟值对比分析第38-39页
    2.4 东锚碇开挖过程数值模拟第39-42页
        2.4.1 东锚碇地下连续墙径向位移有限元分析第40页
        2.4.2 东锚地下连续墙外土压力有限元分析第40-42页
    2.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锚碇在施加缆力前后承载特性研究第43-64页
    3.1 建立有限元模型第43-44页
    3.2 计算结果分析第44-54页
        3.2.1 虎门二桥东锚碇浇筑完成(施加缆力前)第44-48页
        3.2.2 虎门二桥东锚碇浇筑完成(施加缆力后)第48-52页
        3.2.3 地下连续墙在锚碇中的内力比第52-54页
    3.3 锚碇承载特性影响因素分析第54-62页
        3.3.1 地下连续墙嵌岩深度l对锚碇承载特性的影响第54-55页
        3.3.2 地下连续墙墙体厚度t对锚碇承载特性的影响第55-56页
        3.3.3 锚碇上下板厚au、ad对锚碇承载特性的影响第56-57页
        3.3.4 岩层弹性模量E对锚碇承载特性的影响第57-59页
        3.3.5 锚碇与土体间外摩擦角α对锚碇承载特性的影响第59-60页
        3.3.6 各因素对锚碇承载特性的影响第60-62页
    3.4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四章 地下连续墙锚碇基础稳定性分析第64-73页
    4.1 基于规范方法的锚碇稳定性分析第64-67页
        4.1.1 虎门二桥东锚碇稳定性分析第64-65页
        4.1.2 国内桥梁锚碇基础的稳定性分析和比较第65-67页
    4.2 基于等比例增大缆力法的锚碇稳定性分析第67-72页
        4.2.1 虎门二桥东锚碇稳定性分析第67-68页
        4.2.2 虎门二桥东锚碇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第68-72页
    4.3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5.1 结论第73-74页
    5.2 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致谢第78-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杂山地环境下特大型冷却塔群风荷载与风振效应研究
下一篇:康复疗养景观在城市湿地公园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