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3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1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二)比较研究法 | 第13-14页 |
(三)案例分析法 | 第14页 |
第一章 我国网约车平台运营概况 | 第14-19页 |
第一节 网约车平台概况 | 第14-16页 |
一、网约车平台的发展历程 | 第14-15页 |
二、网约车及平台运营模式 | 第15页 |
三、网约车服务类型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网约车平台带来的社会影响 | 第16-18页 |
一、共享经济时代下的产物,促进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 | 第16页 |
二、缓解大都市出行难问题,提供更多样化的出行体验 | 第16-17页 |
三、网约车服务就业灵活,开展私车运营的新型模式 | 第17-18页 |
四、改变传统出租车垄断地位,给出租车市场带来冲击 | 第18页 |
第三节 网约车市场发展带来的监管挑战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网约车平台性质认定 | 第19-24页 |
第一节 中介型公司 | 第20页 |
第二节 “港口”型公司 | 第20-21页 |
第三节 承运人/交通运输公司 | 第21-24页 |
第三章 我国网约车监管政策评析 | 第24-29页 |
第一节 我国网约车政策概述 | 第24-25页 |
一、中央层面的网约车相关政策概述 | 第24页 |
二、地方层面的网约车相关政策概述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我国网约车政策实施中引发的问题 | 第25-29页 |
一、网约车政策争议点 | 第25-26页 |
(一)地方对于网约车驾驶员的准入标准过于严格 | 第25-26页 |
(二)地方对于车辆资质的规定过于严格 | 第26页 |
二、争议点评析 | 第26-28页 |
(一)政策制定者或出于监管有效性的考量 | 第26-27页 |
(二)政策制定者或出于人口规模和交通承载力的考量 | 第27页 |
(三)地方网约车政策或涉及行政垄断 | 第27-28页 |
三、地方网约车政策对于网约车平台的影响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域外网约车市场发展及监管模式 | 第29-43页 |
第一节 域外网约车市场发展及监管概况 | 第29-31页 |
(一)网约车的监管体系分类 | 第29-30页 |
(二)网约车监管政策的影响因素 | 第30-31页 |
第二节 英国模式—纳入约租车体系进行监管 | 第31-35页 |
一、英国网约车行业发展及监管概况 | 第31-32页 |
二、对网约车平台公司的监管(以伦敦的监管制度为例) | 第32-35页 |
(一)执照获得 | 第32-33页 |
(二)数据监管及保护 | 第33-34页 |
(三)对于人员和车辆的准入要求 | 第34页 |
(四)网约车价格规制 | 第34-35页 |
第三节 美国加州模式—纳入新的监管体系 | 第35-37页 |
一、美国网约车行业发展概况 | 第35-36页 |
二、对网约车平台公司的监管(以加州的监管制度为例) | 第36-37页 |
(一)执照获得 | 第36-37页 |
(二)保险要求 | 第37页 |
(三)驾驶员审核准入标准 | 第37页 |
(四)醉酒驾车零容忍 | 第37页 |
第四节 域外网约车市场发展及监管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37-43页 |
一、政府支持网约车发展是大趋势 | 第37-39页 |
二、现行网约车的严格准入标准或无法解决网约车面临的问题 | 第39-40页 |
(一)监管态度或影响交通拥堵状况 | 第39页 |
(二)网约车与出租车的矛盾宜疏不宜堵 | 第39-40页 |
三、要实现网约车市场健康发展应将监管重心转移 | 第40-43页 |
(一)域外网约车政策未将户籍等要求纳入网约车准入标准 | 第40页 |
(二)网约车驾驶员准入标准或可采取于更严格的背景审核 | 第40-41页 |
(三)采纳更严格的责任保险制度 | 第41-42页 |
(四)政府部门着重对于网约车平台进行监管 | 第42-43页 |
第五章 网约车合法化时代下平台监管的新挑战 | 第43-50页 |
第一节 网约车平台数据监管规制 | 第43-46页 |
一、网约车平台数据相关问题 | 第43-44页 |
(一)网约车平台可获得大量用户个人信息 | 第43页 |
(二)网约车平台用户数据泄露问题 | 第43-44页 |
(三)网约车平台涉嫌大数据“杀熟” | 第44页 |
二、数据保护相关立法和监管措施 | 第44-46页 |
(一)数据保护制度体系较为完善 | 第44-45页 |
(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45-46页 |
第二节 网约车平台垄断规制 | 第46-50页 |
一、我国反垄断审查采取事前申报制度 | 第46-47页 |
(一)申报义务 | 第46页 |
(二)申报标准 | 第46-47页 |
二、垄断相关认定 | 第47-48页 |
(一)相关市场界定 | 第47-48页 |
(二)市场份额高不代表对于支配地位的滥用 | 第48页 |
三、商务部主动调查权 | 第48-49页 |
四、网约车行业垄断监管建议 | 第49-50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