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分类学(系统植物学)论文

中国淫羊藿属植物的系统演化关系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1章 研究历史和背景第13-25页
    1.1 分类学历史第13-18页
    1.2 淫羊藿属植物形态第18页
    1.3 淫羊藿属地理分布第18-21页
    1.4 非腺毛特征第21页
    1.5 细胞学第21页
    1.6 分子系统学第21-22页
    1.7 淫羊藿属化学分类研究第22页
    1.8 淫羊藿的园林应用第22-23页
    1.9 中国淫羊藿属的分类问题第23-25页
第2章 中国淫羊藿属的形态学研究第25-32页
    2.1 前言第25页
    2.2 方法和材料第25-26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6-30页
    2.4 讨论第30-32页
        2.4.1 形态学与分类系统的关系第30-31页
        2.4.2 分类学问题第31-32页
第3章 淫羊藿属细胞学研究第32-47页
    3.1 前言第32-33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3-37页
    3.3 结果第37-44页
        3.3.1 粗毛淫羊藿EpimediumacuminatumFranchet第37页
        3.3.2 保靖淫羊藿EpimediumbaojingenseQ.L.Chen&B.M.Yang第37页
        3.3.3 淫羊藿EpimediumbrevicornuMaximowicz第37页
        3.3.4 木鱼坪淫羊藿EpimediumfranchetiiStearn第37-38页
        3.3.5 湖南淫羊藿Epimediumhunanense(Handel-Mazzetti)Handel-Mazzetti第38页
        3.3.6 镇坪淫羊藿EpimediumilicifoliumStearn第38页
        3.3.7 黔岭淫羊藿EpimediumleptorrhizumStearn第38-39页
        3.3.8 时珍淫羊藿EpimediumlishihcheniiStearn第39页
        3.3.9 膜质淫羊藿EpimediummembranaceumK.Meyer第39页
        3.3.10 直距淫羊藿EpimediummikinoriiStearn第39-40页
        3.3.11 小叶淫羊藿EpimediumparvifoliumS.Z.He&T.L.Zhang第40页
        3.3.12 拟巫山淫羊藿EpimediumpseudowushanenseB.L.Guo第40页
        3.3.13 箭叶淫羊藿Epimediumsagittatum(Siebold&Zuccarini)Maximowicz第40页
        3.3.14 神农架淫羊藿EpimediumshennongjiaenseY.J.Zhang&J.Q.Li第40-41页
        3.3.15 星花淫羊藿EpimediumstellulatumStearn第41页
        3.3.16 天门山淫羊藿EpimediumtianmenshanenseT.Deng,D.G.Zhang&H.Sun第41页
        3.3.17 巫山淫羊藿EpimediumwushanenseT.S.Ying第41-42页
        3.3.18 竹山淫羊藿EpimediumzhushanenseK.F.Wu&S.X.Qian第42-44页
    3.4 讨论第44-47页
第4章 淫羊藿属基因组大小研究第47-53页
    4.1 前言第47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7-49页
        4.2.1 材料第47页
        4.2.2 方法第47-49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9-51页
        4.3.1 基因组大小分析第49-50页
        4.3.2 基因组大小与内萼片和距长度的关系第50页
        4.3.3 基因组大小与地理分布的关系第50-51页
    4.4 讨论第51-53页
第5章 基于简化基因组的系统发育研究第53-66页
    5.1 前言第53页
    5.2 方法与材料第53-59页
        5.2.1 材料和DNA提取第53-55页
        5.2.2 建库和高通量测序第55-56页
        5.2.3 GBS数据组装与SNP检测第56页
        5.2.4 分子标记开发第56-57页
        5.2.5 系统发育分析第57-59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59-63页
        5.3.1 系统发育分析第59-61页
        5.3.2 淫羊藿属中国类群的大花类群与小花类群的关系第61-62页
        5.3.3 花瓣演化与系统进化的关系第62-63页
    5.4 讨论第63-6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6.1 结论第66-67页
        6.1.1 形态学第66页
        6.1.2 细胞学第66页
        6.1.3 基因组大小第66-67页
        6.1.4 简化基因组系统学第67页
    6.2 展望第67-68页
致谢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5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与参加的科研活动第75页
    (一)学术成果第75页
    (二)参加科研项目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虎耳草属石荷叶组系统发育与地理演化研究
下一篇:城市(石灰岩)山地公园植被修复研究--以济南英雄山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