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心肌疾病论文

微囊泡介导炎症反应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雷诺嗪的干预机制

中文摘要第3-7页
Abstract第7-8页
缩略语/符号说明第12-14页
前言第14-18页
    研究现状、成果第14-16页
    研究目的、方法及意义第16-18页
一、H/R诱导H9C2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及MV的提取和鉴定第18-37页
    1.1 H/R诱导H9C2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第18-25页
        1.1.1 实验对象第18-20页
            1.1.1.1 实验材料第18-19页
            1.1.1.2 实验耗材与器材第19页
            1.1.1.3 药品与试剂第19-20页
        1.1.2 实验方法第20-23页
            1.1.2.1 主要溶液的配制第20-21页
            1.1.2.2 细胞的培养第21-22页
            1.1.2.3 实验分组级H/R损伤模型的建立第22页
            1.1.2.4 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第22-23页
            1.1.2.5 流式检测细胞凋亡第23页
            1.1.2.6 数据处理第23页
        1.1.3 结果第23-24页
        1.1.4 讨论第24-25页
        1.1.5 小结第25页
    1.2 H9C2心肌细胞来源的MV的提取和鉴定第25-37页
        1.2.1 对象和方法第25-31页
            1.2.1.1 实验材料第25-27页
            1.2.1.2 Wistar大鼠Vfib细胞的提取第27-28页
            1.2.1.3 H/R诱导H9C2细胞释放MV第28页
            1.2.1.4 电子显微镜观察提取到的MV第28页
            1.2.1.5 激光共聚焦观察不同细胞对MV的摄取第28-29页
            1.2.1.6 MV中蛋白的提取及定量第29页
            1.2.1.7 Western blot检测第29-30页
            1.2.1.8 数据处理第30-31页
        1.2.2 结果第31-33页
        1.2.3 讨论第33-36页
        1.2.4 小结第36-37页
二、药物对H/R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干预作用第37-59页
    2.1 雷诺嗪对H/R诱导H9C2细胞损伤的干预作用第37-49页
        2.1.1 对象和方法第37-38页
            2.1.1.1 实验材料第37页
            2.1.1.2 实验耗材与器材第37页
            2.1.1.3 药品与试剂第37-38页
        2.1.2 实验方法第38-42页
            2.1.2.1 主要溶液的配制第38页
            2.1.2.2 细胞的培养第38-39页
            2.1.2.3 RT-PCR检测P2X7,Caspase-1,NLRP3 mRNA的表达第39-40页
            2.1.2.4 细胞总蛋白的提取过程及蛋白定量第40-41页
            2.1.2.5 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IL-1β及IL-18的含量第41页
            2.1.2.6 MV的流式计数第41-42页
            2.1.2.7 统计学方法第42页
        2.1.3 结果第42-45页
        2.1.4 讨论第45-49页
        2.1.5 小结第49页
    2.2 P2X7R对H/R诱导心肌细胞释放MV的调控第49-59页
        2.2.1 对象和方法第49-50页
            2.2.1.1 实验材料第49页
            2.2.1.2 实验耗材与器材第49页
            2.2.1.3 药品与试剂第49-50页
        2.2.2 实验方法第50-52页
            2.2.2.1 主要溶液的配制第50页
            2.2.2.2 细胞的培养第50页
            2.2.2.3 蛋白提取及western blot检测第50页
            2.2.2.4 细胞上清MV计数第50页
            2.2.2.5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Ca~(2+)浓度第50-51页
            2.2.2.6 细胞内ATP浓度测定第51-52页
            2.2.2.7 统计学方法第52页
        2.2.3 结果第52-54页
        2.2.4 讨论第54-57页
        2.2.5 小结第57-59页
三、雷诺嗪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第59-83页
    3.1 对象和方法第59-65页
        3.1.1 实验动物和分组第59页
        3.1.2 试验设备及试剂第59-60页
        3.1.3 大鼠缺血/再灌注(I/R)模型的建立第60-61页
        3.1.4 乳酸脱氢酶(LDH),HMGB1,IL-1β及IL-18的ELISA检测第61-63页
        3.1.5 血浆中MV数量的检测第63页
        3.1.6 病理观察第63-65页
        3.1.7 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蛋白含量第65页
        3.1.8 统计学方法第65页
    3.2 结果第65-71页
    3.3 讨论第71-82页
    3.4 小结第82-83页
全文结论第83-84页
论文创新点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102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02-103页
综述 微囊泡参与炎症反应研究进展第103-110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106-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个人简历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噬和HIF-1α蛋白表达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
下一篇:累积血压暴露对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房颤和eGFR减低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