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人文理性觉醒问题再认识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绪论 | 第10-20页 |
| 一、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一) 学术意义 | 第10页 |
| (二)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 (一) 基于社会思想的研究 | 第11-13页 |
| (二) 基于诸子思想的研究 | 第13-14页 |
| (三) 基于德、礼观念的研究 | 第14页 |
| (四)基于德、礼观念的研究 | 第14-17页 |
| 三、本文旨趣 | 第17-20页 |
| (一)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 (二) 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 (三)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 (四) 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 第一章 理性:春秋宗教神性的内生因素 | 第20-35页 |
| 一、以事神为目的的重民思想 | 第20-22页 |
| 二、“天人相合”下的“天人二分” | 第22-26页 |
| 三、天命神权束缚下的德观念 | 第26-28页 |
| 四、人殉、人牲现象下的重人思想 | 第28-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第二章 神性:春秋社会观念的基本面相 | 第35-66页 |
| 一、国家政治中的神权主导 | 第35-47页 |
| (一) 天命神权观念下的政治行为 | 第35-42页 |
| (二) 以神灵信仰为基础的盟誓、诅咒、卜筮 | 第42-47页 |
| 二、社会生活中的神本信仰 | 第47-58页 |
| (一) 神本信仰下的社会行为 | 第47-52页 |
| (二) 神性主导下对疾病、梦境、鬼神显灵的认识 | 第52-58页 |
| 三、孔子思想的宗教本底 | 第58-63页 |
| (一) 孔子的天命观 | 第58-61页 |
| (二) 孔子的鬼神观 | 第61-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6页 |
| 结语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