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研究

硕士论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0-16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一)研究背景第10-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2页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2-16页
        (一)国内研究述评第12-14页
        (二)国外研究评述第14-16页
第一章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的基础理论第16-25页
    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概念、性质和特点第16-20页
        (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概念第16-18页
        (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和特点第18-20页
    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的含义及其类型选择第20-25页
        (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的含义第21-22页
        (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的类型选择第22-25页
第二章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的现存问题及其原因第25-32页
    一、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的现存问题第25-28页
        (一)归责原则的立法规定不明确第25-26页
        (二)抗辩事由规定不合理第26-27页
        (三)环境损害类型缺少分类第27-28页
        (四)相应社会保障制度缺位第28页
    二、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现存问题的原因第28-32页
        (一)相关立法规定存在矛盾第28-29页
        (二)政府责任未受重视第29-30页
        (三)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纠纷类型复杂第30页
        (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整体不完善第30-32页
第三章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的完善第32-41页
    一、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的基本立法第32-33页
        (一)系统调整归责原则已有的相关法律第32-33页
        (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的立法构想第33页
    二、合理规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的抗辩事由第33-35页
        (一)将不可抗力作为减轻责任的抗辩事由第34页
        (二)扩大抗辩事由在司法实践中的灵活适用性第34-35页
    三、科学划分生态环境损害的具体行为类型第35-38页
        (一)单一型和复合型生态环境损害行为第35-37页
        (二)政府责任型和非政府责任型生态环境损害行为第37-38页
    四、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的社会化制度第38-41页
        (一)完善生态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相关立法和政策第38-39页
        (二)健全生态环境公益基金制度的投资渠道和管理模式第39-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6页
致谢第46-47页
附录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ookie技术发展视阈下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路径探究
下一篇:侵权连带责任适用范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