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油田开发(油藏工程)论文

杜210块精细油藏描述及二次开发部署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概述第9-12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技术研究进展第9-10页
        1.2.1 地震技术的应用第9页
        1.2.2 地质统计学的应用第9-10页
        1.2.3 数字化技术以及模拟技术的应用第10页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10-12页
        1.3.1 资料收集及整理第10页
        1.3.2 精细地质研究第10页
        1.3.3 开发效果分析及评价第10-11页
        1.3.4 剩余油分布研究第11页
        1.3.5 油藏工程研究第11-12页
第二章 精细油藏描述第12-35页
    2.1 研究区块概况第12-13页
    2.2 地层划分与对比第13-16页
        2.2.1 地层对比原则第13-14页
        2.2.2 层序界面及层序单元类型第14-15页
        2.2.3 骨架闭合剖面建立第15-16页
        2.2.4 层组划分结果第16页
    2.3 精细构造研究第16-25页
        2.3.1 层位标定第16-18页
        2.3.2 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第18-24页
        2.3.3 构造特征第24页
        2.3.4 构造单元类型第24-25页
    2.4 沉积环境及沉积相研究第25-27页
        2.4.1 沉积背景第25页
        2.4.2 沉积环境与物源特征第25-26页
        2.4.3 沉积相研究第26-27页
    2.5 储层特征第27-29页
        2.5.1 原始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第27-28页
        2.5.2 注蒸汽后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第28-29页
    2.6 油层展布第29页
        2.6.1 油层分布特征第29页
        2.6.2 油藏类型第29页
    2.7 三维定量可视化地质模型第29-35页
        2.7.1 三维地质建模的工作流程第29-30页
        2.7.2 三维地质建模第30-35页
第三章 一次(吞吐)开发效果评价及潜力分析第35-49页
    3.1 开发历程及开发现状第35-40页
        3.1.1 勘探开发历程第35-36页
        3.1.2 开发现状第36-40页
    3.2 开发效果评价第40-41页
        3.2.1 采油速度高、稳产期长第40页
        3.2.2 阶段采出程度高、吞吐效果好第40-41页
        3.2.3 开发水平达到Ⅰ类第41页
    3.3 一次开发存在问题第41-44页
        3.3.1 地层压力下降快、不均衡第41-42页
        3.3.2 区块产量递减快、层间接替后备不足第42页
        3.3.3 周期增加、吞吐效果变差第42-43页
        3.3.4 井下技术状况逐年变差、影响开发效果第43-44页
    3.4 数值模拟研究第44-47页
        3.4.1 生产历史拟合第44-45页
        3.4.2 剩余油分布第45-47页
    3.5 二次开发潜力评价研究第47-49页
        3.5.1 主体高采出区第47页
        3.5.2 北部较高采出区第47页
        3.5.3 南部难采区第47-49页
第四章 二次开发部署研究第49-58页
    4.1 边部水平井开发部署研究第49-51页
        4.1.1 南部水平井开发部署研究第49-50页
        4.1.2 北部水平井开发部署研究第50-51页
    4.2 主体部位二次开发部署研究第51-58页
        4.2.1 开发方式选择第51-52页
        4.2.2 火驱开发可行性第52-53页
        4.2.3 火驱油藏工程设计第53-58页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丘陵油田陵二块剩余油分布研究
下一篇: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水驱流场分布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