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自我叙事对初中生内隐道德自我的影响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前言第11-12页
2 文献综述第12-21页
    2.1 自我叙事第12-13页
    2.2 道德自我第13-18页
    2.3 内隐道德自我第18页
    2.4 自我叙事与内隐道德自我关系第18-21页
3 问题提出第21-22页
4 研究意义第22-23页
5 实验研究第23-35页
    5.1 实验一: 自我叙事对内隐道德自我的影响第23-27页
        5.1.1 实验目的第23页
        5.1.2 实验假设第23页
        5.1.3 实验方法第23-25页
        5.1.4 实验结果第25-26页
        5.1.5 讨论第26-27页
    5.2 实验二: 原有内隐道德水平和自我叙事类型对内隐道德自我的影响第27-31页
        5.2.1 实验目的第27页
        5.2.2 实验假设第27页
        5.2.3 实验方法第27-28页
        5.2.4 实验结果第28-29页
        5.2.5 讨论第29-31页
    5.3 实验三: 小组人数不同、教师是否参与引导对内隐道德自我的影响第31-35页
        5.3.1 实验目的第31页
        5.3.2 实验假设第31页
        5.3.3 实验方法第31-32页
        5.3.4 实验结果第32-34页
        5.3.5 讨论第34-35页
6. 团体辅导训练第35-42页
    6.1 研究目的第35页
    6.2 研究假设第35页
    6.3 研究方法第35-36页
        6.3.1 研究设计第35页
        6.3.2 被试选择第35页
        6.3.3 研究程序第35-36页
    6.4 团体训练结果第36页
    6.5 团体训练详细过程第36-42页
7 总讨论第42-46页
    7.1 自我叙事可以提高内隐道德自我第42-43页
    7.2 自我叙事中事件类型对内隐道德自我的影响第43页
    7.3 自我叙事中原始内隐道德自我水平对内隐道德自我的影响第43-44页
    7.4 自我叙事中教师是否参与引导对内隐道德自我的影响第44页
    7.5 自我叙事中分组对内隐道德自我的影响第44页
    7.6 团体训练第44-46页
8 结论与展望第46-48页
    8.1 结论第46页
    8.2 不足与展望第46页
    8.3 启示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附录第52-53页
后记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成瘾人群的自我加工对奖赏加工的影响
下一篇:反馈和心理距离对自我—他人风险决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