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2-14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2.2 研究框架 | 第12-14页 |
1.3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6-28页 |
2.1 相关理论 | 第16-20页 |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6-17页 |
2.1.2 环境价值理论 | 第17页 |
2.1.3 社会责任理论 | 第17页 |
2.1.4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7-18页 |
2.1.5 环境成本管理理论 | 第18-19页 |
2.1.6 环境质量成本理论 | 第19-20页 |
2.2 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2.1 环境成本的内涵 | 第20-21页 |
2.2.2 环境成本的分类 | 第21页 |
2.2.3 环境成本管理的内涵 | 第21页 |
2.3 文献综述 | 第21-28页 |
2.3.1 环境成本的计量与核算 | 第22-23页 |
2.3.2 环境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 第23-24页 |
2.3.3 环境成本的披露与报告 | 第24-26页 |
2.3.4 环境成本的评价与考核 | 第26页 |
2.3.5 文献综述与本文研究视角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水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理论分析 | 第28-35页 |
3.1 水泥企业环境成本的特点 | 第28-29页 |
3.2 水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可行性 | 第29页 |
3.3 水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 第29-30页 |
3.4 水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目的与优化思路 | 第30-35页 |
3.4.1 环境成本管理的目的 | 第30-32页 |
3.4.2 环境成本管理体系的优化思路 | 第32-35页 |
第四章 S水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概况 | 第35-49页 |
4.1 案例简介 | 第35-41页 |
4.1.1 公司简介 | 第35-37页 |
4.1.2 生产流程与主要排污节点 | 第37-40页 |
4.1.3 环境管理结构 | 第40-41页 |
4.2 S水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现状及问题 | 第41-49页 |
4.2.1 S水泥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现状 | 第41页 |
4.2.2 S水泥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现状 | 第41-42页 |
4.2.3 S水泥企业环境成本披露现状 | 第42-44页 |
4.2.4 S水泥企业环境成本考核现状 | 第44-46页 |
4.2.5 S水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6-49页 |
第五章 S水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体系的优化 | 第49-74页 |
5.1 S水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体系总体框架 | 第49-50页 |
5.1.1 S水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目标 | 第49页 |
5.1.2 S水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指导原则 | 第49-50页 |
5.1.3 S水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框架 | 第50页 |
5.2 S水泥企业环境成本计划与预测 | 第50-51页 |
5.3 S水泥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 | 第51-59页 |
5.3.1 S水泥企业环境成本核算 | 第51-56页 |
5.3.2 S水泥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 第56-59页 |
5.4 S水泥企业环境成本报告与分析 | 第59-67页 |
5.4.1 S水泥企业环境成本报告的内容 | 第59页 |
5.4.2 S水泥企业环境成本报告的模式 | 第59-61页 |
5.4.3 S水泥企业环境成本报告的分析 | 第61-67页 |
5.5 S水泥企业环境成本评价与考核 | 第67-69页 |
5.5.1 指标设计 | 第67-68页 |
5.5.2 奖惩方法 | 第68-69页 |
5.6 S水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体系优化方案的预期效果 | 第69-72页 |
5.6.1 环境成本核算的预期效果 | 第69-70页 |
5.6.2 环境成本控制的预期效果 | 第70-71页 |
5.6.3 环境成本披露的预期效果 | 第71页 |
5.6.4 环境成本考核的预期效果 | 第71-72页 |
5.6.5 环境成本管理目标预期达成情况 | 第72页 |
5.7 S水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体系的保障措施 | 第72-74页 |
5.7.1 增强环境成本管理意识 | 第72-73页 |
5.7.2 完善组织架构 | 第73页 |
5.7.3 建立完善的环境成本管理制度 | 第73-7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4-77页 |
6.1 本文研究结论 | 第74-75页 |
6.2 本文研究不足及进一步的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