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海上风电机桩基础防撞装置参数相关性分析及构型优化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1.2 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1.2.1 船舶碰撞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2 防撞装置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第2章 复合材料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24-35页 |
2.1 复合材料力学基础理论 | 第24-28页 |
2.1.1 各向异性弹性力学基本方程 | 第24-26页 |
2.1.2 复合材料基本特性 | 第26-28页 |
2.2 ANSYS复合材料分析技术 | 第28-31页 |
2.2.1 复合材料建模 | 第28-31页 |
2.2.2 MPC接触方法 | 第31页 |
2.3 LS-DYNA的基本理论和算法 | 第31-34页 |
2.3.1 LS-DYNA的数值计算能力 | 第31-32页 |
2.3.2 LS-DYNA理论基础知识 | 第32-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防撞装置参数相关性分析 | 第35-52页 |
3.1 防撞装置初始设计参数 | 第35-37页 |
3.2 碰撞工况 | 第37-39页 |
3.2.1 船舶撞击力的计算 | 第37-38页 |
3.2.2 流体对碰撞运动影响的处理方法 | 第38-39页 |
3.3 防撞装置有限元模型 | 第39-40页 |
3.3.1 复合材料叠层结构 | 第39页 |
3.3.2 失效准则 | 第39-40页 |
3.4 桩基础有限元模型 | 第40页 |
3.5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40-44页 |
3.5.1 应力分析 | 第41-42页 |
3.5.2 位移分析 | 第42-44页 |
3.6 防撞装置参数相关性分析 | 第44-51页 |
3.6.1 相关性矩阵图 | 第45-47页 |
3.6.2 敏感性图 | 第47-48页 |
3.6.3 判定系数柱状图 | 第48-49页 |
3.6.4 相关性散点图 | 第49-5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防撞装置构型优化 | 第52-66页 |
4.1 设计优化技术概述 | 第52-54页 |
4.1.1 DOE和响应面技术 | 第53-54页 |
4.1.2 目标驱动优化技术 | 第54页 |
4.2 基于响应面法的防撞装置优化 | 第54-62页 |
4.2.1 建立参数化模型 | 第55页 |
4.2.2 设计变量和响应变量 | 第55-56页 |
4.2.3 执行DOE与形成响应面 | 第56-60页 |
4.2.4 优化分析 | 第60-62页 |
4.3 防撞装置直接优化 | 第62-64页 |
4.4 优化结果比较与分析 | 第64-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防撞装置优化结果碰撞对比 | 第66-74页 |
5.1 碰撞过程中的变形 | 第67-68页 |
5.1.1 优化前防撞装置变形 | 第67-68页 |
5.1.2 优化后防撞装置变形 | 第68页 |
5.2 撞击力对比 | 第68-69页 |
5.3 碰撞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 第69-71页 |
5.4 防撞装置耗能及比耗能对比 | 第71-73页 |
5.4.1 防撞装置耗能分配 | 第71-72页 |
5.4.2 防撞装置比耗能对比 | 第72-7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