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 1.1 影响煤成焦过程的因素 | 第9-10页 |
| 1.1.1 原料煤的影响 | 第9页 |
| 1.1.2 煤岩显微成分的影响 | 第9-10页 |
| 1.2 煤岩显微组分 | 第10-11页 |
| 1.3 添加剂的配入对煤中组分的影响 | 第11-12页 |
| 1.3.1 粘结剂的配入对煤中活性组分的影响 | 第11-12页 |
| 1.3.2 瘦化剂的配入对煤中惰性组分的影响 | 第12页 |
| 1.4 焦炭光学性质 | 第12-17页 |
| 1.4.1 焦炭光学组织的形成 | 第12-15页 |
| 1.4.2 影响焦炭光学组织形成的因素 | 第15-16页 |
| 1.4.3 焦炭光学组织与焦炭质量间的关系 | 第16-17页 |
| 1.4.4 焦炭光学组织的应用 | 第17页 |
| 1.5 煤、焦显微结构间的关系 | 第17-18页 |
| 1.6 焦炭的气化反应 | 第18-19页 |
| 1.7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0-24页 |
| 2.1 研究内容及实验方案 | 第20-23页 |
| 2.1.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 2.1.2 实验方案 | 第20-23页 |
| 2.2 实验设备 | 第23-24页 |
| 第3章 焦炭光学组织的变化规律 | 第24-46页 |
| 3.1 面积法计算焦炭的光学组织含量 | 第24-26页 |
| 3.1.1 计算方法 | 第24-25页 |
| 3.1.2 与传统方法的对比 | 第25-26页 |
| 3.2 焦炭光学组织含量的测试 | 第26-45页 |
| 3.2.1 光学组织变化规律 | 第26-32页 |
| 3.2.2 不同层次焦炭光学组织变化规律 | 第32-36页 |
| 3.2.3 挥发分的析出对成焦过程中光学组织的影响 | 第36-45页 |
| 3.3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4章 焦炭光学组织对气化反应性的影响 | 第46-54页 |
| 4.1 焦炭的SEM分析 | 第46-47页 |
| 4.2 焦炭的等温气化反应能力 | 第47-50页 |
| 4.3 焦炭的非等温气化反应能力 | 第50-53页 |
| 4.3.1 变温条件下焦炭的起始反应温度 | 第50-51页 |
| 4.3.2 变温条件下焦炭的最大气化反应速率及其对应温度 | 第51-53页 |
| 4.4 小结 | 第53-54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导师简介 | 第60-61页 |
| 作者简介 | 第61-62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