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2.1 D-InSAR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2.2 位错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2-15页 |
| 第二章 D-InSAR基本原理与方法 | 第15-26页 |
| 2.1 InSAR技术 | 第15-17页 |
| 2.2 D-InSAR地表形变测量原理 | 第17-19页 |
| 2.3 D-InSAR地表形变测量方法 | 第19-21页 |
| 2.3.1 二轨法差分干涉测量 | 第19-20页 |
| 2.3.2 三轨法差分干涉测量 | 第20-21页 |
| 2.3.3 四轨法差分干涉测量 | 第21页 |
| 2.4 二轨法D-InSAR地表形变测量关键步骤 | 第21-24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位错理论模型 | 第26-33页 |
| 3.1 Okada弹性半空间均匀介质位错模型 | 第26-30页 |
| 3.1.1 点源位错模型 | 第27-28页 |
| 3.1.2 有限矩形源位错模型 | 第28-30页 |
| 3.2 球体位错理论 | 第30-32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利用D-InSAR技术获取两伊地震同震形变场 | 第33-45页 |
| 4.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3-35页 |
| 4.2 数据的选取 | 第35-37页 |
| 4.3 SAR数据的处理 | 第37-41页 |
| 4.4 地震同震形变场及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 4.4.1 地震同震形变场 | 第41页 |
| 4.4.2 地震同震形变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 4.4.2.1 剖面分析 | 第42-43页 |
| 4.4.2.2 等直线分析 | 第43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五章 同震三维形变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45-57页 |
| 5.1 PSGRN/PSCMP三维模拟计算程序 | 第45-50页 |
| 5.1.1 PSGRN/PSCMP软件平台简介 | 第45-47页 |
| 5.1.2 三维形变数值模拟计算 | 第47-50页 |
| 5.1.2.1 格林函数计算 | 第47-49页 |
| 5.1.2.2 同震三维形变模拟 | 第49-50页 |
| 5.2 球体位错理论三维模拟计算程序 | 第50-53页 |
| 5.2.1 球体位错理论软件平台简介 | 第50页 |
| 5.2.2 三维形变数值模拟计算 | 第50-53页 |
| 5.2.2.1 格林函数计算 | 第50-51页 |
| 5.2.2.2 输入文件制作 | 第51页 |
| 5.2.2.3 同震三维形变模拟 | 第51-53页 |
| 5.3 地震的D-InSAR形变结果和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53-56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